《中国画学全史》.郑午昌61
李氏之《画后品》,仅录空名;彦?之《后画录》,纵有评语,又难以窥见
全豹;皆不足使后之考古者满意。惟朱景玄之《国朝名画录》,较为详备,其序
言略曰:“景玄窃好斯艺,寻其踪迹,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推之至心,不愧
拙目,以张怀?《画品》,断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上中下又分为三,其格外
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吴道子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
于顾、陆,又周?次焉。其余作者一百二十四人,直以能画定其品格,不计其冠
冕贤愚。然于品格之中,略叙其事,后之至鉴者,可以诋诃其理为不谬矣。……”
云云。盖朱氏为唐德宗时人,所录唐贤又往往目所亲睹者,论评自较确当。其评
论之法,以神、妙、能、逸分品,上中下分格,亦无足奇;惟于品格之中,略叙
其事,则为空前之创作,而为后世名著《江村消夏记》等之先范。例如叙阎立德
云:“阎立德职贡图,异方人物,诡怪之质,自梁魏以来,名手不能过也。”叙
王维曰:“维山水松石,踪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今京都千福寺西塔院,有
掩障一合,画青枫树,复画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林飞动,意在尘外,怪生
笔端。”叙张ロ曰:“张ロ员外,衣冠文学,时之名流,画松石山水,当代擅价,
惟松树特出古今,能用笔法,尝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
气傲烟霞,势凌风雷,槎?牙之形,鳞皴之状,随意纵横,应手间出,生枝则润
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其山水之状,则高低秀丽,咫尺重深,石尖欲落,泉
喷如吼,其近也,若逼而寒,其远也,若极天之尽,所画图障,人间至多,今宝
应寺西院,山水松石之壁,亦有题记,精巧之迹,可居神品也。……”人各有叙,
或言其师范之所自,或道其笔墨之精否,可谓名著。但叙事太繁,不能一一备录,
录其品格,以见唐人之评论唐人,其眼光如何也。
亲王三人。(汉王元昌、江都王、嗣滕王。)
神品上一人,(吴道玄。)神品中一人,(周?。)神品下七人,(阎立本、
阎立德、尉迟乙僧、张ロ、韩?、李思训、薛稷。)妙品上七人,(韦无忝、朱
审、王维、韦偃、王宰、韩?、杨炎。)妙品中五人,(陈闳、范长寿、张萱、
程修己、边鸾。)妙品下十人,(冯绍政、卢棱迦、戴嵩、张孝师、杨光庭、殷
仲容、陆庭曜、蒯廉、郑俦、李顾。)能品上六人,(陈谭、郑虔、刘商、毕宏、
韦鸾、王定。)能品中二十八人,(杨辨、陆?、李仲和、李衡、王ヌ子、姚
彦山、齐蠊、冷元?、高云、卫宪、谭皎、钱国养、李仲昌、李仿、张遵礼、张
正言、孟仲晖、程伯仪、沈宁、刘罄、李伦、尹澄、侯造、赵立言、曲庭、郑挺、
卢少长、尹林。)能品下二十六人。(黄谔、曹元廓、檀章、耿昌言、吴玢、田
深、卢弁、陈庶、梁广、王フ、白?、萧溱、萧悦、程邈、乐峻、项容、董奴子、
卫芊、陈静心、陈静眼、梁洽、裴辽、张涉、韩伯达、僧道?、李凑。)逸品三
人。(王墨、张志和、李灵省。)
所谓品格,为鉴藏家审美结果所得之一种发表,然必赏鉴有得,乃能立言,
赏鉴非易,故品格亦殊难。唐代士夫,对于论评古今画迹甚勤,且往往于对迹评
论外,如张彦远之论画,凡关于画家师何人,生何时,居何地等问题,亦极有研
究。盖赏鉴家不知画者之师承及时地间互相之关系,即不足以论画。故张氏所论,
其有贡献于一般赏鉴者不少,其言曰:
自古论画者,以顾生之迹,天然绝伦,评者不敢一二,余见顾生评魏晋画人,
深自推挹卫协,即知卫不下于顾矣。只是狸骨之方,右军叹重;龙头之画,谢赫
推高,名贤许可,岂肯容易,后之浅俗,安能察之。详观谢赫评量,最为允惬;
姚李品藻,有所未安;李驳谢云:卫不合在顾之上,全是不知根本,良可於悒。
只是晋室过江,王е书画为第一,书为右军之法,画为明帝之师,今言书画,一
向吠声,但推逸少、明帝,而不重平南,如此之类至多,聊且举其一二,若不知
师资传授,则未可议乎画,今粗陈大略云。至如晋明帝师于王е,卫协师于曹不
兴,顾恺之、张墨、荀勖师于卫协,史道硕、王微师于荀勖,卫协、戴逵师于范
宣,逵子勃勃、弟?师于父。(以上晋。)陆探微师于顾恺之,探微子绥、弘、
肃并师于父;顾宝光、袁倩师于陆,倩子质,师于父,顾骏之师于张墨,张则师
于吴?柬,吴?柬师于江僧宝,刘胤祖师于晋明帝,胤祖弟绍祖、子璞并师于胤
祖。(以上宋。)姚昙度子释惠觉,师于父,蘧道愍师于章继伯,道愍甥僧珍师
于道愍,沈标师于谢赫,周昙研师于曹仲达,毛惠远师于顾,惠远弟惠秀、子棱,
并师于惠远。(以上南齐。)袁昂师于谢、张、郑,张僧繇子善果、儒童,并师
于父。解倩师于聂松、蘧道愍。焦宝愿师于张、谢,江僧宝师于袁陆及戴。(以
上梁。)田僧亮师于董展,曹仲达师于袁。(以上北齐。)郑法士师于张,法士
弟法轮、子德文,并师于法士,孙尚子师于顾、陆、张、郑,陈善见师于杨、郑,
李雅师于张僧繇,王仲舒师于孙尚子。(以上隋。)二阎师于郑、张、杨、展,
万长寿、何长寿并师于张,尉迟乙僧师于父,(尉迟跋质那。)陈庭师于乙僧,
靳志翼师于曹,吴智敏师于梁宽,王知慎师于阎,檀智敏师于董,吴道玄师于张
僧繇,卢棱伽、杨庭光、李生、张藏并师于吴,刘行臣师于王韶应,韩?、陈闳
师于曹霸,王绍宗师于殷仲容。(以上唐。)各有师资,递相仿效,或自开户牖,
或未及门墙,或青出于蓝,或冰寒于水,似类之间,精粗有别,只如田僧亮、杨
子华、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孙尚子、阎立德、阎立本,并祖述顾、
陆、僧繇,田则郊野柴荆为胜,杨则鞍马人物为胜,契丹则朝廷簪组为胜,法士
则游宴豪华为胜,董则台阁为胜,展则车马为胜,孙则美人魑魅为胜,阎则六法
备该,万象不失。所言胜者,以触类皆能,而就中尤所偏胜者,俗所共推。展善
屋木,且不知董、展同时齐名,展之屋木,不及于董,李嗣真云:三休轮奂,董
氏造其微,六辔沃若,展生居其骏,而董有展之车马,展无董之台阁,此论为当。
若论衣服、车舆、土风、人物,年代各异,南北有殊,观画之宜,在乎详审。只
如吴道子画仲由,便带木剑;阎令公画昭君,已著帏帽;殊不知木剑创于晋代,
帏帽兴于国朝,举此凡例,亦画之一病也。且如幅巾传于汉魏,幂?起自齐隋,
幞头始于周朝,巾子创于武德;胡服靴衫,岂可辄施于古象,衣冠组绶,不宜长
用于今人;芒ハ非塞北所宜,牛车非岭南所有;详辨古今之物,商较土风之宜,
指事绘形,可验时代。其或生长南朝,不见北朝人物;习熟塞北,不识江南山川;
游处江东,不知京洛之盛;此则非绘画之病也。故李嗣真评董展云:地处平原,
阙江南之胜;迹参戎马,乏簪裾之仪;此是其所未习,非其所不至。如此之论,
便为知言。譬如郑玄未辨楂梨,蔡模不识螃蟹,魏帝终削《典论》,隐居有昧药
名,吾之不知,盖阙如也。虽有不知,岂可言其不博;精通者,所宜详辨南北之
妙迹,古今之名踪,然后可以议乎画。
作者:李岳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