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2-16 21:06
![]()
2017年12月15日下午,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雕塑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大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十年一见”·“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奖作品全国巡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同时举办了“曾竹韶青年雕塑论坛”。
![]()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黎明,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隋建国,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林蓝,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副主任张伟、孙璐,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中国雕塑博物馆馆长张伟莉,《中国雕塑》执行主编唐尧,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副院长郅敏,广州雕塑院副院长陆增康,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余晨星,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鲍海宁,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钢,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松涛,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陈晓春,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魏小杰,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黄胜,广西艺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黄月新,山东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池灏,云南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吉洪,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马天宇,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李煊峰。在青年论坛上,黎明教授宣读了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对“十年一见”展览开幕式的致辞。开幕式由“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执行主席吕品昌教授主持。
![]()
![]()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林蓝女士致辞
![]()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黎明先生讲话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隋建国先生讲话
![]()
大同市政府代表 中国雕塑博物馆馆长张伟莉女士讲话
![]()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先生宣布展览开幕
![]()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先生主持开幕式
![]()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奖和入围作品展自2008年首次举办以来,至2017年已经举办十年。十年来,曾竹韶奖的评审和作品展览在社会的支持下,以其完善、严密的组织方式和公平、公正、公开评审机制,已经成为雕塑界普遍公认的全国青年雕塑展览的第一品牌。十年来,曾竹韶奖的评审和作品展览已经成为观察当下青年雕塑创作状态以及各个院校雕塑教学成果的最佳窗口和风向标。
![]()
在曾竹韶奖评审和作品展览的第十个年头,将十年来获曾竹韶奖学金的作品在全国十大美院进行巡展,可以检阅十年来中国青年雕塑发展状况,展示十年来青年雕塑创作的成果;通过展览,促进校级之间的交流,推动青年雕塑创作的深化,推动雕塑教学的进步。
![]()
此次展览共有53位青年艺术家参展,包括38件获得“曾竹韶奖”的系列作品,以及15件获得“提名奖”的作品。来自全国十八所美术院校的毕业生是中国雕塑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感知生活、反映时代、体验生命,凝练个人的思考,充满持恒的创作热情。作品体现了雕塑语言的反复锤炼,雕塑材料的跨界运用,雕塑观念的深入探索。
![]()
曾竹韶青年雕塑论坛
“曾竹韶青年雕塑论坛”由批评家孙振华博士主持,五位获奖的青年艺术家谈个人的求学历程和创作经历,并谈到对当下雕塑的看法,将个人的体验融入到创作中,关注社会,数年来坚持对雕塑艺术的探索。
![]()
2010年“曾竹韶奖”获得者 广州美术学院 占研
![]()
2010年“曾竹韶奖”获得者 中央美术学院 高蓉
![]()
2011年“曾竹韶奖”获得者 中国美术学院 王从义
![]()
2012年“曾竹韶奖”获得者 广州美术学院 冯晓峰
![]()
2016年“曾竹韶奖”获得者 中央美术学院 边霄萌
![]()
五位艺术家演讲之后,由孙振华博士、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杨小彦、《中国雕塑》杂志执行主编唐尧、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韩小囡对发言进行点评,还邀请现场雕塑家和批评家作为评议嘉宾。现场同学与批评家展开了互动交流,从成长论、创作论、方法论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十年一见”,它见证了“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的缘起、发展与完善;“十年一剑”,它磨砺了青年学子的雕塑技艺和学术品格;“十年一建”,它奠定了中国雕塑教育事业坚实的基础。在十年之际举办的巡回展览,是一次巡礼、一次总结,更是新的征程、新的起点。我们欣慰的看到,中国雕塑的生力军代代相传,我们更共同展望,中国的雕塑艺术在新时代蓬勃生辉。
作品图片
![]()
王海 《劳琴图》 综合材料 70×60×50cm 天津美术学院 2008年曾竹韶奖
![]()
李展 《世界》 榆木、椿木 尺寸可变 中央美术学院 2008年曾竹韶奖
![]()
朱勇 《裂--受》 树脂 160×150×150cm,85×35×30cm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8年提名奖
![]()
李鹏举 《遇见戈多》 木 120cm 天津美术学院 2008年提名奖
![]()
![]()
刘强 《23时59分59秒》 玻璃钢着色 310×210×160cm 四川美术学院 2008年曾竹韶奖
![]()
全志鑫 《危在旦夕》 木、铜丝、钢丝 40×40cm 广州美术学院 2009年提名奖
![]()
谭建明 《我的老师们》 石膏 300×90×120cm/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9年曾竹韶奖
![]()
![]()
达尔善 《美》系列 木 尺寸不等 中央美术学院 2009年提名奖
![]()
柳青 《G4472新世界》 综合材料 600×250×220cm 中央美术学院 2009年曾竹韶奖(此图为2014年系列作品)
![]()
李小君 刘义忠 《粮道街记忆》 樟木 18cm×26件 湖北美术学院 2009年曾竹韶奖
![]()
![]()
占研 《上帝视角》 铝合金板材、铝合金型材、亚克力板材、齿轮、电机等 108cm×108cm×22cm 广州美术学院 2010年曾竹韶奖(此图为2016年系列作品)
![]()
孙晟一 《眼见未实》 树脂着色 190×45×120cm 鲁迅美术学院 2010年曾竹韶奖
![]()
陈融 《岁月如歌系列》 木材 120×50×65cm 四川美术学院 2010年曾竹韶奖
![]()
高蓉 《花家地北里5号楼八单元—1/2层》 布、海绵、木板 150×150×250cm 中央美术学院 2010年曾竹韶奖
![]()
袁佳 《带着鸭子逃跑的桌子》 木 180×180×150cm 35×5×200cm 中央美术学院 2010年提名奖
![]()
王从义 《飞翔之梦》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中国美术学院 2011年曾竹韶奖
![]()
齐雯 《不可说》 综合材料 70x50x50cm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11年曾竹韶奖
![]()
蔡雅玲 《钻》《森》《木砀》《异物》 综合材料 26×23×22cm 244×244cm 中央美术学院 2011年提名奖
![]()
李明宇 《忘记的,不曾忘记的》 木 180×40×50cm 鲁迅美术学院 2011年曾竹韶奖
![]()
刘洪楷 《声音的形状》 综合材料 30 × 60 × 300cm 100 × 100cm 180 × 30 × 30cm 广州美术学院 2012年曾竹韶奖
![]()
冯晓峰 《破晓》 木 综合材料 250x300x198cm 广州美术学院 2012年曾竹韶奖
![]()
![]()
石富 《中国的孩子》 铸铜 尺寸可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12年曾竹韶奖
![]()
![]()
王立伟 《空相》 《感官世界系列》 牛皮等综合材料 100×100×25cm、100 × 40 × 50cm 天津美术学院 2012年曾竹韶奖
![]()
![]()
王朝勇 《悟》 木 麻等综合材料 可变 中央美术学院 2012年曾竹韶奖
![]()
李展 《世界清静了》系列 香樟木 尺寸不等 六件 中央美术学院 2013年曾竹韶奖
![]()
张 俊 《致我们悄然逝去的青春》 微电影 影像 中国美术学院 2013年曾竹韶奖
![]()
景然 《境》 树脂着色 240X160X180cm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013年提名奖
![]()
![]()
巫澜 《父亲的一天》 金丝柚木60×80cm 中国美术学院 2013年曾竹韶奖
![]()
汤杰 《红尘》 沙子、玻璃、不锈钢、电子元件 55X55X160cm 鲁迅美术学院 2013年曾竹韶奖(此图为2015年系列作品)
![]()
钱亮 《物非物系列之竹》 一次性筷子 30X40X50cm 中央美术学院 2014年提名奖
![]()
![]()
唐超 《蚩》 钢筋、铁板 25×25×180cm/件 四川美术学院 2014年曾竹韶奖
![]()
![]()
葛平伟 《·结·》系列 木 尺寸不等 四川美术学院 2014年曾竹韶奖
![]()
侯晓飞 《我们的青春—静谧的远方》 树脂着色 尺寸可变 广西艺术学院 2014年提名奖
![]()
易超 《决绝》 木 尺寸不等 湖北美术学院 2015年曾竹韶奖
![]()
![]()
沈至诚 《找国王评评理》 木,金属 尺寸不等 中央美术学院 2015年曾竹韶奖
![]()
邹达闻 《她》系列 木 尺寸可变 中央美术学院 2015年曾竹韶奖
![]()
于洋 《偶置》 木 现成品 600×150×200cm 中央美术学院 2015年曾竹韶奖
![]()
鲁阔 《火烧芥子园》 纸 800x60x110cm 西安美术学院 2015年曾竹韶奖
![]()
李智敏 《何处起云烟》系列 樟木、松木 尺寸可变 中国美术学院 2016年提名奖
![]()
张有魁 《洗衣店》 综合材料 可变 云南艺术学院 2016年曾竹韶奖
![]()
![]()
黄山 《列传》 陶、木头 可变 中央美术学院 2016年曾竹韶奖
![]()
刘? 《造化弄人》 黄泥、稻草 尺寸可变 中央美术学院 2016年曾竹韶奖
![]()
边霄萌 《赛金花的大腿》 卸妆棉 卸妆液 化妆品 600 x100 x100cm 中央美术学院 2016年曾竹韶奖
![]()
![]()
刘建钊 《抛砖引玉系列》 玉石、砖 160cm高 四川美术学院 2017年曾竹韶奖
![]()
![]()
崔爱兰 《涅槃寂静》 木 木屑 不锈钢 480×180×165cm 中央美术学院 2017年曾竹韶奖
![]()
王朝勇 《神话与游园》 木材、废旧家具、雾化装置、油画颜色、亚克力 尺寸可变 中央美术学院 2017年曾竹韶奖
![]()
![]()
余康 《盛夏》 综合材料 300×103×103cm 湖北美术学院 2017年曾竹韶奖
![]()
朱仲鱼 《愿你永远是个小女孩》 樟木,貂毛,电机等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中央美术学院 2017年曾竹韶奖
![]()
黄有杰 《风斗——封存时空的记忆》综合材料 180 x 70 x147cm 广州美术学院 2011年提名奖
![]()
王丕国 《龙骨车》 金属、木 380×50×80cm 广州美术学院 2013年提名奖
![]()
高冲冲 《因所不见》系列 木 50×42×146cm 45×40×118cm40×35×90cm 30×40×98cm 广州美术学院 2015年提名奖
![]()
孔景才 《哀鸣系列——弦乐四重奏》 综合材料 580×150×235cm 广州美术学院 2015年提名奖
![]()
杨小山 《美丽的椅子》 骨头等综合材料 113×53×73cm 广州美术学院 2017年提名奖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孙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