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他用作品表达着艺术家的个人体验,
也在用创作表达对现实的思考……
他致力于推动中国“公共艺术”的改革和发展,
并一直倡导要在城市建设中导入公共艺术,
他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
像是植入城市的种子,在发芽生长……
他是王中。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动态艺术组织艺术委员。
1963年1月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曾荣获中国环境艺术杰出贡献奖、新中国城市雕塑60年建设成就奖等国家级艺术奖项,曾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巴黎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展,美国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出版专著《公共艺术概论》1-2版、《奥运文化与公共艺术》等,并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
![]()
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44号院现状图
王中教授于2016年4月7日成功签约入驻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并选择公社的44号院改建为工作室和民宿。作为对中国“公共艺术”有深刻思考的艺术家,王中教授也即将把他的创作理念带到楼纳。
公共艺术存在于对人类文化、城市自身、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价值的思考,除了具有公共性的艺术价值外,还包含以艺术的介入改变公众价值、或以艺术为媒介建构或反省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新关系,或许,艺术回归社会,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并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她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的文化取向,也许,这才是公共艺术的实质意义。
——王中
1、郑州风渠公共艺术项目
![]()
郑州东风渠原貌,在1.5长的线性空间沉睡者一条旧铁道
郑州的历史很悠久,三千年前的帝国古都,留下的不仅是斑驳青铜器上的繁复纹饰和商城遗迹,我们相信它一定有一种源自血液的文化密码。久远的辉煌历史过后,郑州经历了一段漫长的销迹,是一台蒸汽机的“嘟嘟”之声重新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光彩,是火车拉动了这个城市新的生命力。“火车”与“工业怀旧”是这个城市的关键词,然而“复古城市”、“火车城市”这样的名词组合与概念又有些显得过于空泛且平庸了。我们创作团队很早就有了一个心理预期,这应该是一个符号化、抽象化、可情景演绎的文化孵化生长概念。对于全世界来说,火车是一个充满了希望与未知的感性名词,可以蕴藏太多的故事,东风渠从未开发的荒凉与孤寂中流出,途径城市建设开发新区的热闹与活力。这条人工的悠扬渠道以及渠道旁早已废弃的老铁轨,像一位长者温和地牵连着沧桑的黄河与刚崛起的郑东新区,默默注视两岸高楼逐日生长。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突然被“1904”这个数字所吸引。“1904”是一个年份,是火车最初驶入郑州的时间节点,是人群对历史的记忆与追思,也可以是一串毫无意义的代码,新的人将赋予它新的意义。让城市的历史文化从日常生活中彰显出来,让城市记忆以物质的形式保存下来、流传开去,加深市民对居住地的认识,唤起人们对城市的情感,以城市文脉为纽带,市民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我们追求与营造的,应该是一个友善的城市表情:它的形象是清晰可识别的;它的内容是熟知可解读的;它的品性是个性可通融的;它的情怀是关怀可感知的。
![]()
1904公园整体布局图
![]()
1904年蒸汽机车成为这个城市新的动力,在此被转换成孩子们游戏通关的嬉戏载体和体验场
我们开始对“1904”展开想象:原本是一个被城市发展所遗忘的地方,杂草丛生,有一条孤寂的铁轨静静地凝望天空,有一节废旧的火车头与之为伴,有一天,一对情侣来到这块都市的清净之所,他们在荒废的铁轨上嬉戏亲昵,如探秘般发现着铁道两旁时间留下的印记:一道裂缝,一块擦伤,都成为他们杜撰故事的证据。最后情侣留在了这里,变成一座有着幸福姿势的铜像。后来,越来越多的情侣慕名而来,牵手在铁轨上小心前行,每个失足处都提示不同的爱情结局与故事,火车头成了游戏通关的体验场,杂草的旷野成了音乐节的理想舞台,越来越多人低下头来,细细品味着铁轨上时间的故事。
![]()
![]()
将工业的符号性,装置的互动性,体验的趣味性集于一身,记忆不是死的,他植入了城市的肌肤,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
![]()
在孩子们眼里,沉重的历史不再是他们的功课,而是他们的乐园
![]()
指引火车驶入郑县东站的铁路工人雕像
![]()
压道车不仅是一个城市记忆符号,也是市民满足心理和行为需求娱乐互动的载体
![]()
![]()
铸铜枕木及文字,如果一条枕木是一树的寿终正寝,那么,你走过多少个森林,才会撒开我的手
![]()
这是一个有关爱情占卜的谐趣园,记忆可以被封存,一对情侣把爱情的鉴证权赋予这条城市记忆轴,爱情从这里开始,并一直走下去。
![]()
这是一个可以听到老式蒸汽机车呼啸,游客相互传递声音的传声装置,透过窥镜读到城市的变迁
![]()
如今,驿站也是郑州人的“忆站”,我们颠覆了传统的雕塑表现形式,将雕塑置于整体场域构成新的空间语言,场域,构筑体,人物雕塑,每个单体都不再单薄,相互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
![]()
1904年郑县驿站的乘客雕像
“1904公园”以现存的废旧铁轨所在地及周边地域为线性空间,以铁轨串联起火车头广场、情侣主题场景、驿站、互动装置等,通过这几个主要节点清晰明朗的讲述着,这个城市曾经与火车千丝万缕的缘分。
“1904公园”的使命就是要纪念这一段近得让现代人忽略的史诗,有一天这一段历史会变得弥足珍贵起来,而当我们冷静下来试图向后辈讲述我们自己的历史之时,发现没有一片物证可以沉默却强悍的证实这种经历,眼前不是过新就是过老了。在这一场举国的拆迁中,我们该做的是为那些被拆迁走了灵魂的城市保留一些温暖的回忆,并且不断被注入新的故事。
“1904公园”的魅力不在于创造了什么,而在于找寻与发现,更可贵的是大胆的保留。我们希望公共艺术从“品”的领域飞跃出来,构造公共领域的文化场域,从“附属品”变成场域的“主语”。
2、南锣鼓巷站《北京——记忆》
![]()
南锣鼓巷始建于元代,是北京老城区的核心,有着原汁原味的胡同风貌和众多趣味盎然的生活场景。公共艺术作品《北京——记忆》位于北京地铁6号线南段的南锣鼓巷站厅层。作为北京地铁线网的重点站,其公共艺术创作在重建模糊的北京记忆的同时,更加注重艺术的延展价值,让作品讲述城市的动人故事,承传城市的创新精神,绽放城市的友善表情。作品强调地域识别性和互动参与性,通过创新的策划理念、广泛的合作、多维的空间延展,使之超越了艺术作品本体的物质形态,将公共空间、大众和艺术作品联结成一个新的领域,成为集艺术作品、公共事件、社会话题、市民互动、媒体传播于一身的新型艺术载体。
《北京——记忆》的整体艺术形象由4000余个琉璃铸造的单元立方体以拼贴的方式呈现出来,用剪影的形式表现了具有老北京特色的人物和场景,如街头表演、遛鸟、拉洋车等。有趣的是每个琉璃块中珍藏着由生活在北京的人提供的一个老物件,比如一个纪念徽章、一张粮票、一个顶针、一个珠串、一张黑白老照片,等等。这一个个时代的缩影,在不经意间勾起了人们对北京过往岁月的温暖回忆。
![]()
《北京——记忆》从信息采集到整个设计,是一个复杂的信息沟通与互动的体系。正是在这样的互动中,再造了关于“北京记忆”的新的场域空间,成为各攸关方的精神文化家园。
![]()
《北京——记忆》的主体初步安装之时
每个琉璃单元体中封存着承载鲜活故事的物件并在邻近的琉璃块中加入可供手机扫描的二维码,市民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阅读关于该物件的介绍及其背后的故事,观看物件提供者的访问视频或文字记录,并与网友通过留言进行互动。通过这些延展活动,也借助地铁庞大的人流形成的影响力,将北京记忆的种子植入人们的心中,让城市的历史文化从日常生活中彰显出来,让城市记忆以物质的形式保存下来、流传开去,并与当下生活发生关联,使每个市民成为艺术的参与者,在产生自豪感的同时激发责任感和归属感,也激发起游客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和记忆。
![]()
琉璃中包裹着老北京的物件,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因此,地铁南锣鼓巷站公共艺术的呈现,比结果更为重要的是采集物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民为这个城市的乐章注入了属于每个个体的音符。众多的个体记忆被集合、放大、发酵,最终升华成为城市的集体记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本质上零散的个体记忆转化成为“被收集的集体记忆”,通过作品的多元传播延伸成“传递性回忆”。
![]()
每一个看似普通的老北京物件,都潜藏着一个老北京生活的切面
![]()
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与作品互动
值得强调的是,创作团队以公共艺术计划的形式,综合运用网络等虚拟空间与观众沟通互动,通过媒体的介入和推广形成影响广泛的社会话题,为老物件和老北京文化找到了新的载体,将整个过程酝酿发酵成一个文化艺术事件,为北京文化的传承和衍生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公共艺术之所以是“公共”的,绝不仅仅因为它的设置地点在公共场所,而是因为针对“公共”提出或回答问题,因此,公共艺术并不局限于城市雕塑、壁画和物化的构筑体,它还是事件、展演、节日、偶发或派生的城市故事的催化剂。
![]()
《北京——记忆》在北京南锣鼓巷地铁站的整体形象
北京新地铁公共艺术建设主张在营造新的城市艺术环境的同时,让公共艺术从单纯的艺术领域中飞跃出来,将艺术植入城市肌体中,激活城市公共空间,使艺术成为植入城市公共生活肥沃土壤中的“种子”,诱发文化“生长”,使艺术之花盛开,让艺术成为城市生活的精神佳肴,令城市焕发生机和活力,激发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城市和社区,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创造城市的新文化,使公共艺术成为一张传递城市文化的艺术名片。
3、逃逸者之二
![]()
200X380X60cm 不锈钢、青铜铸造 2011 广州时代美术馆收藏
4、方舟一号
![]()
1200X750X250cm 不锈钢、青铜 2013 首尔soma美术馆收藏
![]()
方舟一号 局部
5、幻像2
![]()
不锈钢风动装置 600X600X500cm 2014 韩国昌原美术馆收藏
![]()
幻象2 局部
6、平衡——道
![]()
综合材料 570X750X660cm 2005
7、御风
![]()
不锈钢、铜、风动装置 7000X1800X500cm 2008
8、山水意向
![]()
不锈钢 6000X18000X5000cm 郑州郑东新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