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到过医院的朋友都知道,
这是一根输液管。
有看官要急了,
好好的书法不说,
贴一根输液管,
嘛意思哈!
我很严肃的,
这根输液管与书法的关系可大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几千年来,玄之又玄的笔法奥秘
就藏在这根输液管里!
有过到医院打点滴的同鞋都有体会,
本来液滴滴得很顺畅,
但当把输液管拧一下,
形成一个结点的时候,
水滴是不是就下不去了?
有看官又说了,
您说得是不错,
但这和书法有毛关系哈!
有!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初学书法时候的状态,
是不是写着写着笔锋就扭了起来,
空有一身好力气,就是使不出来!
为什么呢?
因为笔锋扭起来的时候,
形成一个结点,
力在这个节点阻住了,
已经无法通过笔毫顺畅地传达到笔尖,
灌注到纸面上。
![]()
这和那根输液管是不是很像?
力分有效的力和无效的力。
力能够顺畅地传达到笔尖贯彻到纸面,
就是有效的力,
否则就是无效的力!
否则的话,
举重运动员写的字最有力,
因为他力气最大!
用硬笔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拿毛笔写才会,为什么?
1800多年前的大书法家蔡邕就说了,
“笔软则奇怪生焉”!
![]()
有经验的人,会通过技巧,
随时把这个结解开,
让力也即墨能顺畅地传达到笔尖,
落实到纸面。
所谓的书写,就是
在不断扭结然后解结这对矛盾中推进,
最终完成一件作品。
所有这些技巧的综合,就成为笔法。
几千年来,
把人们弄得神魂颠倒、呜呼哀哉的笔法,
如果追溯到这一层面,
其实就是如何解这个“结”!
这就是用笔的实质。
这其实也就是“中”和“侧”的问题,
未书写时,笔锋是一个“中”的状态,
这个“中”,能使力的传导最顺畅。
而一旦落笔,因为笔软的缘故,
笔锋会随时偏离这个“中”而发生偏侧,
产生扭结的趋势。
(这涉及到了“中锋”“侧锋”的问题,以后再具体分析哈。)
高手能随时解结,
回复到“中”的状态,
他所有的扭侧都是围绕“中”展开的,
在“中”转“侧”、“侧”转“中”中,
把毛笔变化的丰富性表现出来!
而俗手就是一条道走到黑,
最后把笔毫扭成一团甘蔗渣。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孔老夫子,
“中庸”之道,“执中”,
只有“中”,才能左右逢源,
具备往各个方向无滞碍的运动趋势!
解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哈!
就这点事情,书法人一说起就
泪眼汪汪的,废寝忘食、皓首穷经,
弄明白还好,
只怕有人一辈子都没弄明白!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结方式,
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笔法系统。
![]()
![]()
![]()
![]()
![]()
![]()
而不同的解结方式,
又产生了诸如提按、绞转、捻管转指等等
的具体笔法。
至于如何解这个“结”,
各位看官且待以后的系列说书中
慢慢分解!
作者:肖文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