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4-02 21:53
![]()
“纳西·日月之境——苏国胜摄影作品展”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2016年4月2日下午3点,由成都摄影家协会、丽江摄影家协会主办,文轩美术馆、成都纳西文化协会、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大观艺术馆、福宝印社承办,白郎担任策展人的成都丙申三多节主题活动“纳西·日月之境——苏国胜摄影作品展”在文轩美术馆拉开帷幕,这也是48岁艺术家苏国胜的首次个人展览。
![]()
展览现场
展览集中展示了纳西赤子苏国胜多年来用摄影镜头捕捉的持有祖先根脉的纳西原乡生活、富丽山水。本次苏国胜摄影作品98幅,分五大展区(东巴魅力/一个纳西人的葬礼/纳西古村在俄亚/纳西是一种根脉/人们被美唤醒),另增设东巴文书法展区和三多节图片展区。
![]()
摄影师苏国胜
在全球化旅游化浪潮排山倒海而来的年代,作为本土的纳西赤子,苏国胜怀着深切乡愁,以坚韧步幅站在边缘处,记录了仍然持有祖先根脉的纳西原乡生活,这是人们习以为常的钢筋混泥土秩序之外的乡土生活,是去中心的、亲自然的传统栖居,呈示了迥然不同的异质之美。
![]()
展览现场
纳西族是滇川藏交角区域的世居民族,自称“纳”,生活在汉文化板块与藏文化板块之间的过渡带上,其文化体系粘合力极强,由于长期兼收并蓄,文化内存丰厚复杂,展现出令人惊讶的多样性与独特性。该区域是文化与自然的双重瑰丽之地, 其中,东巴文化是举世公认的民族文化瑰宝,东巴经系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世界记忆遗产,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泸沽湖母系文化是东方经典性的女性文化样态,以丽江为中心的纳西族生活区域则属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其他地方一样,这一区域正发生着巨大变迁,在喧嚣而激烈的时代巨翼面前,苏国胜冲破程式化旅游图景的田野记录,从一个近距离的精微视觉,搭建了具有文献价值的记忆仓廪,用影像的力量保存了纳西之魅。
![]()
苏国胜向观众介绍作品
这次摄影展的核心,为秘藏在重重大山中具有400年历史的俄亚大村, 2006年,苏国胜进入到这个原生态的纳西古村落,被强烈吸引,从此结下不解之缘,用他的话来说,“在这里我仿佛找到了前世今生,我的身体和灵魂在这里接受了一场洗礼,”此后,犹如韧劲十足的钻头,他多次前往,以敏锐的纪实镜头,拍摄了大量闪耀着灵魂之气和祖先之气的现场照片。俄亚大村是大地深境的一个缩影,这里的人们和谐共处,生活和信仰独具特色多姿多彩,其深奥的智慧、朴实而善良的品行,以及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特异观念,令人感慨。
![]()
展览现场
为什么会举办这样一场展览,艺术家苏国胜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谈到,自己作为一名拿相机吃饭的人,此次的展览很“接地气”。“摄影人带有‘原罪’,摄影人一旦进入很封闭的村落后有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很多摄影师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表现自己的题材。对于这种田野式的拍摄方式,很多人是持保留意见的。纳西族作为一个包容心很强的民族,我并不是以破坏的心态来做这样一件事。自己最初的想法并不是要出名,作为一名纳西族人,我必须要为自己的民族留下一些文献资料给后人,让他们认识、观看纳西族这些年的变化。这也是我的动力所在,我所寻找的‘精神家园’。”苏国胜如是谈到。
![]()
东巴文书法展区
![]()
文字注释:东巴文《普赤阿鲁列传》作者:李霖灿(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自己首先是作为“纳西族变化的记录者”,在此基础上再来谈艺术和技术层面。影像的历练经过时间的沉淀而直入人心,胶片和影像的魅力,也正是在此。苏国胜不会用过多的文字去解释作品,而是让观众自己去解读。在他看来,他摄影作品中的人物就是他自己。
![]()
三多节图片展区
在策展人白郎看来,苏国胜是特立独行之士,怀着谦卑之心。怀着谦卑之心的人,能看到谦卑之相,能看到谦卑之相的人,日月在心中合。他的摄影,让人们更加确知一事:人若唾弃祖先的文化,就是唾弃自己。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8日。
部分展出作品:
![]()
苏国胜 《白发长者》 丽江古城 2001
![]()
苏国胜 《阳光隧道似的纳西老街》 丽江束河古镇 2002
![]()
苏国胜 《鸟笼下,打扫卫生的纳西老人》 丽江古城新华街 2002
![]()
苏国胜 《扛木头的男子走过春花》 丽江文海 2003
![]()
苏国胜 《泸沽湖朝光中的摩梭女》 丽江宁蒗 2004
![]()
苏国胜 《主祭东巴》 木里俄亚大村 2006
![]()
苏国胜 《敬酒的妇女》 木里俄亚大村 2006
![]()
苏国胜 《纳西新年烧天香》 木里俄亚乡 2008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李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