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不管画什么画,什么风格,必须用心真诚地画,这是最关键的;而旅行可以让心灵找到它最想表达的东西,跟着心走才能画出有生命力的画面。
“乖乖”站在作品前的杜春辉沉稳平静,
让人一时间无法把现在这个形象和
头顶草帽,蹲在荒郊野岭,奋力挥动画笔的“民工”
联系到一起。
只有看过他的画才知道,
不那么高雅美好的状态正是杜春辉把内心深处的
向往和追求“点燃”到最高点的时刻。
他对个体生命的探索和对世界的思考都融合成
画笔下色彩斑斓的群山和阔水。
![]()
《崂山贴》2014年 200x1000cm
![]()
《光明》2013年 600x400cm
去年他把自己近期的作品汇总到一起,
举办了名为“云起山水间”的作品展,
其中包括《崂山帖》、《光明》等,
代表了他创作进入新篇章的重要画作。
《光明》中被杜春辉注入了概念性的哲学思考,
从佛教里讲的光明理念出发,
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总结出对大是大非的理解。
自《光明》之后,
他不满足于困顿在几十平甚至上百平米的工作室里,
决定出走到天地间,
让画笔跟随心灵的游走而四处历练,
画面也在变换中成为记忆的最直接见证。
“山水”之后,杜春辉的脚步未停,
从家乡山东雄壮的山水漫游到江南细腻的秀美风光中,
以不一样的笔触诉说着
“人到痴绝处、无梦下徽州”的情愫。
这一次他以“锦绣”为名,
把江南的荷塘、柳树、巷弄、白墙灰瓦都收进画中。
![]()
《2013.3-5》2013年 400x200cm
![]()
《感伤》2013年 80x80cm
![]()
《黄河石林·草书》2013年 150x540cm
![]()
《情人峰之晨》2013年 60x70cm
![]()
《霞光》2013年 180x150cm
![]()
《致冬》2013年 180x180cm
杜春辉与每个靠自身努力“存活”下来的职业画家
有着相似的艺术历程,
出生于山东荣成,
因为爱好十六岁进职业学校学画,
之后考进山东艺术学院,
毕业后为了谋生当过美术教师,做过文化馆职员。
安稳却无为的工作让他挣扎纠结许久,
最后决定辞去公职继续深造,
进入北京画院及中央美院油画高研班,
跟随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钟涵等名家学习,
也一步步向他心中纯粹的职业画家梦靠近。
![]()
《好运角-朝阳》2014年 200x150cm
![]()
《屏山野景之八》2014年 100x80cm
![]()
《屏山野景之十六》2014年 120x80cm
![]()
《群峰》2014年 100x80cm
![]()
《山海经》2014年 200x100cm
在顶级艺术家云集的城市里打拼并不容易,
“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为生活奔忙,
因为画不是生活必须品它不能随时变现。
艺术发展的周期太长只能如此,
首先还是要解决活下去的问题。”
一边是现实的温饱压力,
一边又是绘画领域看不到终点的成绩压力,
窝在15平米小库房里的杜春辉,
只能没日没夜地去和自己较劲。
“第一间工作室是在北皋的农场艺术区,
是个库房改造的,当时也只能租得起那种,
对面两百多平的工作室都被美院老师租用着,
每年的租金都5万元起价,
对我来说是天价‘豪宅’了!”
小仓库里连卫生间都没有,
每次得走过大工作室门前,
再穿过一条侧身才能通过的狭长过道,
才能去上一次男女共用的厕所。
![]()
《华山秋意之二》2016年 80x60cm
![]()
《华山秋色之一》2016年 80x60cm
![]()
《将军图》2016年 120x80cm
![]()
《三角梅》2016年 120x80cm
![]()
《齐云渔隐图》2017年 100x80cm
![]()
《十里河塘》2017年 100x80cm
真正感受到与“成功”艺术家差距的那个夏天,
杜春辉记忆犹新,
闷热的傍晚时分,
他窝在小库房里苦思冥想,
透过打开的小窗能听到对面画家聚会的阵阵欢笑声,
闻到一股股烧烤肉串的香气。
突然间仓库的门被推开,
一个打扮优雅的女士探头进来,
看到正在作画的杜春辉大吃一惊,
连忙道歉着退了出去。
那一刻他意识到,
人家大概是把自己的工作室当成园区厕所了……
![]()
深深的失落激发了他的斗志,
也奇迹般地“激活”了苦思许久都抓不到的灵感,
杜春辉开始越画越顺手,
工作室也从北皋搬去了环铁、宋庄,
面积从15平米换成了豪华的大别墅。
赞美与掌声如期而至,
他却没能从安稳的环境里再次听见灵感的召唤。
像从前决定辞掉公职一样,
他计划了新的“出走”方向:
到大自然里去,去现场聆听风景讲述的故事。
“这样的游历不只是身体上的,
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游历,
打破困在工作室里的复制性劳作,
才能找到真正的风景和真正的生命意义。”
![]()
《追逐》2014年 200x80cm
![]()
《相恋》2014年 120x100cm
![]()
《长向远方的葵田》2013年 180x150cm
![]()
Q:您有许多以山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为什么会钟情于这样的风景呢?
A:我喜欢连绵的群山,它能够利用自己的跌宕起伏把光影效果表现得非常有生命力,就像一首激昂的交响曲。中国的古人画水墨风景,其中寄托了许多对世界对生命本身的思考,而山景就像最符合这一主题的物体存在,所以我也把目光集中在大山上。比如崂山、武夷山、铁槎山。
![]()
![]()
Q:您离开工作室到大自然环境中去创作,这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A:当时有这种想法就是因为在工作室里,慢慢觉得创作源泉不是那么充足。实际上我们的前辈画家都很注重对自然的游历,我们作为现代画家有时候也会反思这个问题。除了在学院里练基本功,大部分画家都是为了市场的需求去重复自己的风格,这样很快就会进入一个瓶颈期,找不到突破的空间。但是大自然里的温度、风向、气味、人声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它们才是灵感最终的来源。
![]()
杜春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总装备部美术书法研究院美术研究员
山东油画学会理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