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转自 设计与艺术
年华易逝,
更令人心痛的是,
那些天才艺术巨星的陨落。
今天带来几位艺术家,
生前最后的作品,
感受艺术家内心最后的那份悸动。
![]()
莫奈遗作:睡莲壁画
莫奈一生都爱花,
“我会成为画家,
也许是拜花所赐。”
在他自己的小世界里,
小桥流水,盛满睡莲,
花香四溢,恍如隔世。
![]()
莫奈开始创作睡莲系列的时候,
已是74岁高龄,
这部宏伟史诗持续了12年,
直到莫奈86岁去世为止,
一共画了250 张的睡莲!
可以说,睡莲是莫奈一生中,
最辉煌灿烂的“交响乐”。
![]()
在莫奈的笔下,
不再是单一的透明,
而是最奇妙的魔术棒,
在不同的光线下折射出无穷的光彩。
![]()
在常人眼中,
池中睡莲已是色彩繁多。
可是你知道吗?
在莫奈去世前四年,
他患上了白内障,
视力情况一度非常糟糕,
颜色辨别非常困难,
差点濒临不得不放弃最爱的绘画。
![]()
不向命运屈服的他
仍以极度的热情绘制着“睡莲”。
拾起画笔,标注色号,
明明暗暗,变化万千。
![]()
他通过浓烈的色彩,
描绘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
巨星虽然陨落,
但睡莲让莫奈的生命获得了永恒。
![]()
梵高遗作:麦田上的鸦群
不管你拥有什么 ,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
让我再看你一眼 ,
星空和黑夜 ,
西去而旋转的飞鸟 ,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梵高先生》
![]()
他不是神童,
也没接受过正规训练,
从接触色彩到辞世,
梵高只用了5年。
![]()
他开始潜心创作,
离开喧闹的都市,
只身前往法国南部,
小城市的宁静与热烈
让他找到了人生的光和热。
![]()
![]()
他被这里的阳光和原野
吸引,陶醉,震撼,
炽热灼灼,一望无垠,
他流着眼泪奔向太阳。
他说:“除了画乡村的生活以外,
我没有别的愿望了。”
![]()
每天在太阳升起之前
就背着画布和颜料奔向田野。
傍晚的时候回来,
头顶被晒的通红,
掖下夹着颜料还没有干的画布。
他从不与人交谈
大家看到他,就说:
这个疯子来了!
![]()
这一年,
梵高的精神越发地严重了。
直到有一天,
他突然拿起剃刀,
揪起了自己的右耳......
![]()
梵高在法国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内
完成了《星空》这幅最著名的油画
他生前画了900多幅油画,
但有生之年只卖出过一幅。
![]()
生前唯一卖出的画《红葡萄园》
这位穷困潦倒的天才画家,
一辈子饱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
最终不堪重负,
面朝金色麦田,
告别了这个世界。
![]()
毕加索遗作:最后的自画像
毕加索刚会说话时,
说出的第一个词是“铅笔”。
这算不算是小毕加索
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的小小预言呢?
![]()
在毕加索一生中,
没有老师,
也没有子弟。
他独自在未知的领域,
汲取营养,摸索前行。
![]()
他一生的画风,从写实走向抽象,从平和走向夸张。
他用极端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
![]()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梵高不同,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
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
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在全世界拍卖最贵的10幅画中,
毕加索就占了4幅,
生前还留下了7万多幅画作,
如今依然在拍卖。
![]()
对于毕生作品,毕加索说:
“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
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碎裂、解析、重组,
不要规定,不要偏见,
随心所欲,绝对自由,
这或许就是他的真谛。
![]()
1973年的某一天,
这位91岁的老人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
他带着对艺术的满腔热情,
静静地闭上了眼睛,
如愿以偿地走了。
![]()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遗作:新娘 The Bride (1918)
他生活在一个辉煌的国度
解体之前的奥匈帝国,
纸醉金迷,奢华腐败。
所以,他的绘画大多也是
富丽璀璨,夺目明丽,
弥漫着强烈的个性,
富丽堂皇,美而不俗。
![]()
他一生热衷于描绘女性,
他画中的女性都充满了,
神秘感和致命的诱惑,
她们是古代的女祭司,
是故事的主人公,
是神话故事中的“妖女”。
这大概与克林姆特两段
难忘的情感经历有关。
![]()
一位是阿尔玛·辛德勒,
后与作曲家马勒结婚,
从此名留青史。
另一位则成为了他的终身伴侣
艾米丽·弗罗格。
恋爱中的人总是最甜蜜的
克林姆特也在此时达到了创作巅峰
光辉、永恒、灿烂,
都是他这个时期追求的主题。
![]()
在金箔和华丽的装饰覆盖下,
金色的光似羽毛一般,
从女人的足跟洒落,
情侣热烈的亲吻。
![]()
跪在花园中相互拥抱的男女,
在微光中被金色的光芒缠绕,
情意绵绵,姿态动人。
![]()
克林姆特说:“我没什麼特别的。
我是一个日复一日、
日以继夜地画著的画家……”
或许,生命不是你拥有什么,
而是你做过什么。
![]()
安迪·沃霍尔遗作:最后的晚餐
消瘦的身形和脸颊,
苍白的皮肤,
标志性的条纹衫和牛仔裤之下,
是一颗充满创造力的灵魂。
看上去像广告宣传画的作品,
却受到众人追捧,
引领整个时代。
![]()
他曾经说:
“我想要成为一台机器。”
他对复制和重复的尤其偏爱。
机器是他的工具,
重复单调,独一无二。
机器也是他的屏障,
隔绝感情,杜绝伤害。
![]()
这位先锋艺术家除了画作,
对电影也有独到的见解,
比如那部轰动当时电影界的《帝国大厦》。
爬上时代生活大厦的41楼,
使用一架16毫米摄影机,
以每秒24格底片的速度拍摄,
调整镜头,保持不动,
一部8小时的电影诞生了。
![]()
有趣的是,这部电影
由始至终只拍了一样东西:
纽约帝国大厦。
他大概是史上最省力气的导演了。
影片开演半小时后,
到场的200多名观众几乎全部走光。
![]()
他关注时间带来的一切细节变化。
他用作品的单调、无聊、重复,
传达出社会的冷漠、空虚、疏离。
“虚无”是他生前要求的墓志铭
生命短暂,虚无缥缈。
从波普到时尚,
从时尚到经典。
正是对生活的那份敏感细腻,
造就了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
![]()
或许越接近死亡,
灵感越是迸发。
天才和疯子,
往往只是一线之隔。
他们把一生都献给了创作,
即使燃尽生命中最后一丝光和热。
作者:艺术与财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