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展览开幕式艺术家合影
![]()
艺术家白明(右二)、批评家鲁虹(右三)、艺术家方力钧(右四)、艺术家杨千(左三)、批评家、策展人冀少峰(左二)在展览现场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5月12日下午三点半,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线索.3”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共同协办。展览由舒可文担任策展人,呈现方力钧、王音、萧昱、杨茂源4位当代艺术家5年来的阶段性创作,以此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新的考察模式。展现每个人的线索,由此显示出一种更大指数的线索感和艺术生态的样本感。
![]()
策展人舒可文主持,批评家王端廷、批评家俞可、批评家鲍栋、艺术家方力钧、杨茂源、王音、萧昱,民生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参加了展览圆桌论坛
![]()
展览圆桌论坛现场
![]()
展览圆桌论坛现场艺术家王音发言
![]()
展览圆桌论坛现场民生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发言
在展览开幕前举办了展览的圆桌论坛,由策展人舒可文主持,批评家王端廷、批评家俞可、批评家鲍栋、艺术家方力钧、杨茂源、王音、萧昱,民生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参加了论坛。“最初我们只是想展现创作的流水账边角料,现在呈现的是一个结果。”方力钧在展览开幕前的圆桌论坛上讲到。策展人舒可文认为这个展览并不仅仅是把日常微观的沉淀,而是对艺术家作品力量的呈现。“线索”系列展览每隔5年做一次,今年是第三个五年。策展人舒可文对雅昌艺术网说:“第三次'线索'展,可以看到每位艺术家的创作越来越明确。”“线索.3”展览依然延续了此前的工作理念方式。以5年时间为界,四位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出现了新的探索和方向:方力钧在保证明确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加大了水墨和陶瓷的利用;王音在梳理近现代中国艺术以及新中国新油画的历程中,重新开始身体力行早年熟悉的写生;萧昱选择具有东方符号的竹子作为艺术材料展开了对传统美学的回望和当代艺术的反思;杨茂源从曾经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以及楼兰古城遗址的经历中挖掘出对文化根源与生命内涵的表述。
![]()
![]()
展览开幕式策展人舒可文致辞
![]()
展览开幕式艺术家代表杨茂源致辞
![]()
展览开幕式批评家鲁虹致辞
批评家鲍栋在圆桌论坛中提出,这次展览可以看到艺术家创作的“后台”面貌,比只看作品的“前台”更有意义。
![]()
![]()
![]()
展览现场
在二楼展厅的入口是萧昱的作品《高速》,作品以红色的胶带改变了展览空间的,直接的作品语言里看到巨大的力量,并且似乎可以跟随艺术家一起走进作品的张力漩涡当中。巨大而扭曲的“竹子”,象征竹子在扭动的过程中,释放了思想的力量。萧昱以的作品常常超乎人们的想象,有着很强的知识分子式的幽默感,虽然他的许多作品涉及人类、社会、生命等沉重的话题,但都以诙谐轻松的方式进行展现。
![]()
萧昱
![]()
![]()
萧昱 高速 装置 胶带 尺寸可变 2011年
![]()
萧昱 竹子NO.1 雕塑 竹子 750×430×298cm 2010
![]()
萧昱 阵痛 雕塑 汉白玉石 160×30cm 2013
![]()
萧昱 竹子 影像 25分45秒 2015
![]()
萧昱 风景NO.3 绘画 垃圾袋、胶带 尺寸可变 2011
艺术家杨茂源对雅昌艺术网说:“展览如果以年代为线索呈现在技术上会有一些难度,但现在以每个人为一个整体呈现的方式就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日常的碎片在沉淀过程中之间的关系。”方力钧、王音、萧昱、杨茂源几位好友的工作线索构成的“线索”展,既不是一个有清晰主题的展览,也不是一种作品汇集,但也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文献展。无论对其中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展,还是对于中国艺术生态中的理念化倾向,这种展览方式都是一种“逸出”状态。它希望在艺术生态中成为探索考察模式的一种,因为它不是针对一个人的单个线索,每个人的线索之间既有鲜明的区别,相互之间又存在着草蛇灰线的关联,由这些潜在构成的既多重相关又各行其是的线索,可能会形成一种更大指数的线索感。“线索”因此选择了一种编年史的方式,用故事转述尽量铺开展现每个人的线索,由此显示出一种更大指数的线索感和艺术生态的样本感。
![]()
方力钧
![]()
![]()
![]()
![]()
![]()
方力钧作品展厅现场
![]()
方力钧 木刻原版 244×366cm 2015
![]()
方力钧 2014夏 布面油画 180×250cm 2014
![]()
方力钧 2015 布面油画 360×250cm 2015
面对近期自己的创作越来越多元的状态,方力钧觉得陶瓷作品跟油画讨论的主题是一样的。水墨画起来是尽兴的,手的直接感受比较多,木刻版画有不可更改的性质,油画是完全由人操作,是不断深入的过程。在汉雅轩画廊主人张颂仁看来,方力钧的绘画没有人会看了不喜欢的。他的场面恢宏,色彩缤纷,寓意警世,而且隐约让人在意识里泛起似曾相识的意会。这些画既易懂易爱,又似乎隐藏了某些时代的秘密。方力钧个人风格的建立虽然也很“现代”很“个人”,但他着眼的内容却是另类。他着眼于社会主义传承的“集体”、关注个性与造型都近似的群众。1993 年启用的色调和寓意的社会主义图样更清楚地陈示了这渊源。自90 年代以来,方力钧以这绘画语言为对象,逐步打开隐喻在图像形式背后的人生目的和世界图景。
![]()
王音
![]()
王音作品展厅现场
“我这次展出的三十多件作品就是日常的绘画训练,都是我家房前屋后的风景,我的绘画工具都是微型的,方便随身携带,随时就可以拿出来画。”王音在接受雅昌艺术网的采访时说。据说,王音从来不外出旅行写生,他的旅程更多是在象征层面上朝向作为艺术家的自我内部的探索。这次,展览却能看到王音大量的水彩风景。之前人们熟悉的“礼物”系列,带有很多画外的历史背景等等的画外音。王音的“礼物”是他赠送给自己的礼物——他创作了一个赠出和回赠的内在循环。这次的“风景”系列大都是水彩画,颜色还是不温不火的高级灰。
![]()
杨茂源
![]()
杨茂源作品展厅现场
![]()
杨茂源 2011-2016视频 影像 约400张图片 2011-2016年
此次展览中,杨茂源的作品也呈现出他一贯使用材料多样性的特点,“曼陀罗”是由骆驼的标本制作而成,但骆驼的身体被“蛮不讲理”的变成一个球状,延续着他之前作品的手法,比如那些鼓涨的球形羊和磨秃的古典雕像,其中的“圆”既构成一种荒蛮原欲力量的暗示,也是一种物理上的破坏力量的结果——不管是通过充气还是经由打磨。纸上作品的直率风格也与杨茂源对本能与直觉的尊重有关,但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原因乃是他版画系出身,讲求用色用笔用形皆果断概括。他亦喜欢色彩媒介的非调和的本色。
据悉,展览将展至6 月12 日。
![]()
方力钧 43x37cm 纸本水墨 2015年
![]()
方力钧 2015.11 69.7x32.6cm 纸本水墨 2015年
![]()
方力钧 小稿 3.5x3.5x3.5cm 陶瓷 2013年
![]()
方力钧 《2014》 油画 2014年
![]()
方力钧 10x15cm 布面油画 2014年
![]()
方力钧 15x1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
方力钧 2016 60x80cm,版画 2016年
![]()
方力钧 布面油画 2014年
![]()
方力钧 小稿 5.5x5x3.5cm 陶瓷 2013年
![]()
王音 风景习作 纸本水彩 24×19cm 2016
![]()
王音 赤脚画家(习作)纸本水彩 24×19cm 2013
![]()
王音 风景习作 纸本水彩 13.5×19cm 2013
![]()
王音 风景习作 纸本水彩 13×20cm 2016
![]()
王音 风景习作 纸本水彩 13×20cm 2016
![]()
王音 风景习作 纸本水彩 19×24cm 2015
![]()
王音 风景习作 纸本水彩 20×13cm 2016
![]()
王音 风景习作 纸本水彩 24×19cm 2016
![]()
杨茂源 窟野河 艺术微喷 22x33cm 1991年
![]()
杨茂源 曼陀罗 骆驼 No.1 骆驼标本、牛皮、橡胶气囊等 225x175x300cm,2014年
![]()
杨茂源 米兰 艺术微喷 22.7x20cm 8+2版艺术家自存 2015年副本
![]()
杨茂源 器 草图 纸上水彩“All things are visible” Sketch 53x38cm 2011年
![]()
杨茂源 形状 纸上油彩 52x38cmx16 2015年
![]()
杨茂源 纸上水墨 52x38cm 2011年
![]()
杨茂源 Hopper的空间 纸上丙烯、墨水、图片拼贴、皮毛等 76x56cm 2013-2014年
![]()
杨茂源 戈壁 纸上水彩颜料 52x38cmx10 2015年
![]()
杨茂源 戈壁 纸上水彩颜料 52x38cmx10 2015年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裴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