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韦尔申 (1956 -2025)
2025年10月25日8:10分,中国油画学会原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原院长、教授,著名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韦尔申在沈阳离世,享年69岁。第二天下午,中国油画学会发布由许江、施慧联名敬撰的挽联,以寄哀思:
东北人、蒙族人、都市人,写尽宽额凤眼远望风神;
责任心、精致心、育人心,铸成绘画艺者时代灵魂。
韦尔申生于1956年,哈尔滨人。1977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专业,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考取本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3年任院长助理,1995年任教学副院长、教授,1997年至2016年任院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文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我的冬天》 1984年 布面油画
![]()
《吉祥蒙古》 160 x 140cm 蛋胶油彩 1988年
韦尔申成名很早。28岁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获铜奖,并连续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金奖、第八届全国美展获油画艺术奖,在80-90年代全国油画界极为罕见;同时,韦尔申获得首届中国油画展最高奖、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青年奖”,并参加法国秋季沙龙等展览。作品《我的冬天》、《土地·蓝色的和谐·黄色的和谐》、《满族妇女》等入选全国性美展并获奖。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出版画册有《韦尔申油画作品选》。
![]()
《时空的解析》110x140cm 布面油画 2008年
![]()
《遮挡系列》 2011年
韦尔申曾在自述中清晰介绍自己创作历程的变化。
80年代中期,韦尔申以《满族妇女》《吉祥蒙古》《蒙古,蒙古》等作品聚焦于蒙古族人物及草原生活,致力于营造出一种永恒、朴厚且庄重的画面意境,彰显出对传统与民族精神的深刻致敬。这些作品不仅在视觉上呈现出独特美感,更在精神层面传递出对草原文化的崇敬与对永恒价值的追求。90年代以后,韦尔申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和审美方面,创作风向逐渐转变,他开始关注知识分子群体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精神状态。在《守望者》《温柔之乡》系列作品中,他深刻地表达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下,知识分子应坚守的精神家园与守望精神。
![]()
《守望者》160x200cm 2016年
韦尔申的创作继承了欧洲古典油画的技法传统,展现了扎实的写实功底。他注重对人物外貌、服饰、肌肤等细节的细腻刻画,同时善于运用纪念碑式构图,将人物置于宏大的场景或富有象征意义的空间中,赋予画面肃穆庄严的氛围,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
韦尔申曾经的工作室
![]()
韦尔申(左)
作为艺术家,韦尔申把“草原题材”写进中国油画史,以庄重风格回应时代精神;作为教育家,他在执掌鲁美期间主导了该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将“延安鲁艺”红色基因转化为当代教学模型。在长达20年的任期内,韦尔申以创作与理念的双重示范,让他在美术教育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他倡导的改革实践与人才培育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韦尔申曾明确指出,相比国内的其他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代表的是革命文艺路线,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斗争精神。虽然鲁美有革命传统,但并不限制教师的创作自由,鼓励多样化的艺术探索。同时,他呼吁对商业化保持警惕,反对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商业操作,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
林中纪事之二 2012年作
![]()
麦田纪事 110 x 90cm 2013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