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02-10 12:45
![]()
边界——当代陶瓷作品邀请展
The Border——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Of Ceramic
开幕式
2023.02.11-14:30
展览时间
2023.02.11- 03.11
展览地点
三合美术馆
- 总策划 -
冉 刚
- 策展人 -
荣占国
- 学术顾问 -
孟福伟
- 学术主持 -
刘玉城
- 主办单位 -
重庆沙坪坝区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
重庆沙坪坝区人民政府丰文街道办事处
- 承办单位 -
沙坪坝区文化馆
三合美术馆
- 协办单位 -
重庆普特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重庆市文旅科技融合发展促进会
重庆卡洛斯软装设计中心
重庆非间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龙之瑞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厚德路教育
奢富瑞Selfree俱乐部
唐玛国际设计中心
- 媒体支持 -
雅昌艺术网 | 在艺网 | 艺术人人网 | 重庆日报
Hi艺术 | 重庆晚报 | 重庆晨报 | 重庆商报
华龙网 | 新华网 | 上游新闻 |人民网
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 | 城乡统筹发展网
\ 参展艺术家 \
黄越、张红霞、何其庆、何跃、刘玉城、金科、周洪涛、余洋、吴建毅、杜培菲、华观庆、郑玲、于瑛豪、唐成、梁文穿、张达州、李富周、李树淡、冯唐菡、廖登海、程曦、尹涵、高丽艳、高帅、王旭、王挺、廖文锋、李润东、黄诚、黄钇谋、棠樾、席玥、宗婷
排名不分先后
展览前言
界,从名词为界线,从动词为界定,边界可指两种不同事物的概念游弋,亦可指同一事物的概念延展,大可区分星际国家,小可界定人我事物。展览定名边界,旨在窥见当代陶瓷与传统陶瓷之界限,探讨当代陶瓷的当代性。此次展览主要呈现了以重庆为主体的中青年艺术家,他们以陶瓷为媒介,在创作身份、创作题材、创作形式、创作观念、创作状态等诸方面都体现出与传统陶瓷界限的差别,体现出当代陶瓷的新特性。
一是新身份,古代传统陶瓷制作者多为匠人出身,此次参展者不仅有众多陶艺出身追求当代者,更有雕塑、油画、国画、环艺等领域者,身份界限的打破与跨界融合,恰为当代陶瓷的当代性与多元化的建构注入了活力。
二是新传统,传统陶瓷多为器用,在造型、装饰、技艺方面有固定的形态,此次部分参展艺术家作品既溯源传统,又立足当下,他们赋予了传统题材以当代形式,赋予了传统形式以当代精神,他们在传统文脉中构建着新的人文内涵,构建着新的传统。
本板块部分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
黄越《朝霞映江山》
52x35x35cm
陶瓷
2016
![]()
刘玉城 《门神》
20x15x10cm
陶瓷
2010
![]()
唐成《踏云乘风》系列三
55×54cm
陶瓷
2019
![]()
华观庆《不见山丘》
116x58x5cm
陶瓷
2022
![]()
周洪涛 华观庆 郑玲 《心有所属(鼠)》
13x10x8cm
陶瓷
2019
![]()
杜培菲《观自在》
30x30x5cm
陶瓷
2022
![]()
棠樾《瓦》
19x18x1cm
陶,琉璃质
2022
![]()
王挺《泥之字迹》
尺寸可变
陶瓷
2022
三是新观念,传统陶瓷多为技艺传承,其观念与审美或是从服于统治者的意志,或是源于古人普世的儒释道哲学,以器媚道,以道映器,将传统哲学凝炼于形色、装饰与技术之中。当代陶瓷观念,更诉诸当代精神,是当代艺术一支。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他们反思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他们以陶瓷这一传统媒介,表达着新的思想与观念。
本板块部分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
何跃《东方时尚》
尺寸可变
陶瓷
2013
![]()
金科《看戏1》
120x60cm
釉上彩、瓷板
2022
![]()
黄诚《voice》
54x39x39cm
陶瓷综合材料
2022
![]()
张达州《脏-器》
30x30x5cm/件
陶瓷
2017
![]()
李富周《平息·秩序》
280x160x160cm
陶,木头,钢绳
2020
![]()
高帅《午后的丰收》
35×35×18cm
陶瓷
2018
四是新空间,传统陶瓷空间,利有而用无,具有强烈功利色彩,当代陶瓷空间,旨在突破传统空间之为器用的边界,让形不再从属或依附于功能,让空间与形变得更加纯粹与自由。此次参展部分艺术家他们以抽象的形式表达自然与生命,情感与精神。
本板块部分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
吴建毅《涟漪之歌》
45x45x20cm
陶瓷
2021
![]()
刘玉城《生系列NO1》
80x20x40cm
陶
2014
![]()
于瑛豪《天象地形》
100x25x30cm/件
陶瓷、木
2018
![]()
王旭《空山》
66x43x30cm
陶瓷
2022
五是新拟物,指以陶瓷超写实之精神,游弋于各领域媒介。传统拟物为仿生,以陶瓷仿他物之形色、肌理、装饰,以使人产生错觉,从而惊叹其高超的技艺。当代拟物,亦多仿他物之形色肌理,但饱含着对材料属性的尊重,对物之状态的感知,对当代社会的思索。此次展览的部分艺术家,他们在仿拟中,呈现出文脉的追根,现实的隐喻。
本板块部分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
张红霞《戈璧·如虎添翼》
115x70cm
高白瓷泥、熏烧、金缮
2022
![]()
何其庆《新华日报》
38x30x26cm
陶瓷
2021
![]()
冯唐菡《Blue Bird》
尺寸可变
陶瓷
2018
![]()
高丽艳《45-1夜宴图》
43x28x20cm
陶瓷
2022
![]()
程曦《乙酸》
尺寸可变
陶瓷
2016
![]()
廖登海《南瓜》
尺寸可变
陶瓷、南瓜藤
2018
六是新状态,指艺术创作的状态。传统陶瓷创作多是意识之下的产物,而当代陶瓷则是让创作远离意识理性,以非理性精神让自己处于心理自动状态,创作出超越于现实的物与形。此次参展的部分艺术家既有无意识下的自然生长,亦有公众无意识下的集体参与,他们以新的创作状态突破了传统陶瓷创作的边界。
本板块部分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
余洋《凝固的时间罐子》
30x18x18cm
陶瓷
2022
![]()
黄钇谋《Emotion Visual Study》
尺寸可变
陶瓷
2021
![]()
廖文锋《似是而非》
尺寸可变
陶瓷
2022
![]()
李润东《寻觅者》
尺寸可变
德化白瓷
2022
![]()
李树淡《万物生长》
尺寸可变
陶瓷
2017
![]()
席玥《我的理想国》系列
尺寸可变
陶瓷
2020
![]()
梁文穿《宿烧·乐赤》
30x30x90cm
陶瓷
2017
![]()
尹涵《器息》
48x20cm
陶瓷
2022
![]()
宗婷《云的赏味》
21x21cm /幅
陶瓷
2020
六个视角,五个板块,以边界为题,呈现了以重庆为主体的中青年艺术家的先锋实验,旨在颠覆公众对陶瓷的固有认知,窥探当代陶瓷精神之一隅。此次参展的艺术家既有西南乃至全国当代陶瓷创作的中坚力量,亦有后起之秀,他们的创作具有地域性和国际性,也是全国当代陶瓷创作的切片、缩影和代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