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10-20 22:02
朱春林:接下来说一下我和杨老师多年的师生关系。1987年的冬天,我到上海看第一届中国油画展,这个展览非常震撼。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的展览,当时作品蛮多的,其中有一部分获奖作品,杨老师的那幅《北方姑娘》就在获奖作品当中。当时我在这幅画前反复看了很久,很震撼。此前看到的中国油画,学习的是前苏联的绘画,那种粗放的笔触,画面是一种粗砺的感觉。杨老师这幅画很难看到笔触,那种精微的细腻的语言,这种纯粹的纯正的油画语言,跟我后来多年以后在卢浮宫看到霍尔拜因的画有异曲同工之处。杨老师画的是芃芃,更早的画在画册上看到的《小演员》也是画的芃芃,这些画当时都让我着迷。这幅原作给我的震撼到现在还忘不掉,那時候還沒見過楊老師。後來紧接着第二年的春天,我报考中央美院,在中央美院附中的考场上,第一次见到杨老师,杨老师和朝戈老师监考,当时他们都很年轻,才30出头。那时候还没机会跟杨老师说过话,没想到几个月以后,9月份我有幸成为杨老师的学生。在美院油画系一画室学习受杨老师的引导,后来毕业以后一直跟杨老师有交往。2005年杨老师还没有正式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时候,就把我和李贵君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接下来又成立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一直在杨老师身边工作,对杨老师的方方面面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越了解杨老师越是对他有一种敬重。
杨老师对绘画的投入与热忱,是我们学生辈望尘莫及的。很多次杨老师领着我们去各个地方写生,在乡下写生的时候,杨老师一画一整天,不知疲倦的投入,我觉得在油画语言的研究方面,杨老师是我们的楷模,也是很多年轻人一直向往的,这种纯粹的油画的语言表达,在杨老师身上我觉得非常的纯粹,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前不久在国家博物馆看到列宾的画也不过如此,对比杨老师的画,我觉得毫不逊色。
杨老师每次写生时那种忘我的状态,忘了时间,忘了自己,完全是天人合一的境界,那种纯粹的投入与专注,很少有分神的时候,这种全神贯注的投入让我们敬佩。每次我们一个团队出去写生,杨老师总是最勤奋的超级劳模,一直是我们的榜样。
杨老师钟爱北方大地,很多作品表现北方老乡,杨老师小的时候在内蒙和爷爷在一起,对爷爷的情感都投注在陕北和山西老汉身上,将北方老人的善良淳朴以醇厚的油画语言表现得极为丰富深入。
在油画院的很繁杂的工作当中,杨老师一点没耽误自己画画,作品的产量一点没有减少。过去十多年在油画院做了很多次个案研究展,有靳尚谊先生的,有钟涵先生的,焦小健老师也在油画院做过个案研究展,还有朝戈先生,还有忻东旺等等,很多老师都做过个案研究展。杨老师一直没有为自己办个案研究展。这次有机会到苏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在贝聿明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做这个展览,应该说恰逢其时。
这个展览的布展让我很震撼,展墙用丝绒作为背景,像是走进卢浮宫,和杨老师的画非常契合。杨老师的画从语言表达到内容,在精神力度上,都得到完美的呈现。在此我再次要感谢红梅老师精心的策展。年初2月底,和红梅老师商量策展事宜,红梅老师欣然应允,今天有这样完美的呈现,红梅老师付出了很多心血。
借着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祝杨老师艺术常青!杨老师时常谈到齐白石衰年变法,虽然现在杨老师已到古稀之年,但杨老师的心气未减,仍然追求不断进步,不断有新的突破。
研讨会现场
![]()
![]()
展览现场
![]()
![]()
![]()
![]()
![]()
![]()
![]()
![]()
总 策 划:陈瑞近 谢晓婷
策 展 人:红 梅
总 监 制:白 明
工作人员名单:
设 计:徐国峰
策展助理:白一诺 高莫舒 郭梦坷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