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11-03 07:26
路贝:尊敬的杨飞云先生、芃芃老师,各位前辈、同仁:
今天能置身于此,与诸位共同探讨杨飞云先生的艺术创作,我内心满是惶恐与荣幸。惶恐于在诸多学界前辈面前班门弄斧,荣幸则源于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杨先生的艺术气场,更要特别感谢红梅老师的邀请,让我能以多重身份分享观展后的真切感悟。
一、作为美院学子:精神灯塔与审美启蒙
作为一名80后美术学院出身的从业者,尽管我求学时的专业领域是中国画,但杨飞云先生始终是我们这一代人心中无可替代的精神灯塔。在艺术学院求学期间,先生的作品便是我们临摹范本与审美参照中鲜活的存在,他笔下对造型的精准把握、对色彩的细腻感知,不仅为油画专业的同学提供了技法标杆,更让我们这些研习传统笔墨的学子,窥见了中西造型艺术在“传神”本质上的共通之处。
今天见到芃芃老师,更有一种跨越画册的亲切感,彷佛与芃芃老师已经认识很久。从早年画册中少女时期的青涩灵动,到如今经岁月沉淀后的从容温润,芃芃老师的形象始终是杨先生作品中最动人的母题之一。这种贯穿数十年的艺术凝视,既承载着个体生命的轨迹,更凝结着艺术家对“永恒之美”的执着追求,让我们在展厅中真切感受到艺术与生命相互成就的深刻力量,这份感动远超单纯的视觉欣赏。
二、作为艺术史研究者:油画本土化的经典实践与理论启示
若从艺术史研究的视角审视,杨飞云先生无疑是中国“油画本土化”进程中最具标杆意义的“大先生”之一,他以数十年的持续实践,为这一命题提供了可被深度剖析的经典案例,集中体现在三个维度:
其一,是对欧洲古典油画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先生深谙文艺复兴至 19 世纪欧洲古典油画的精髓,从伦勃朗的光影叙事到安格尔的线条韵律,他都有着扎实的技法传承,但他从未沦为传统的复制品。与许多侧重技法模仿的创作者不同,杨先生将古典油画的造型体系与色彩逻辑,转化为表达中国审美意趣的工具,他笔下的色彩虽延续了古典油画的厚重感,却弱化了西方宗教性的庄严感,多了几分中国传统绘画中“墨分五色”的层次与温润气;其造型精准却不刻板,暗含着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的美学追求,实现了从“技法借鉴”到“精神融合”的跨越。
其二,是对创作主题的“本土化聚焦”。在 20 世纪中国油画发展中,曾长期存在“宏大叙事”与“个人表达”的张力,而杨先生选择了一条看似小众却极具深度的路径,以身边亲人、日常场景为核心创作主题。这种选择绝非简单的写生记录,而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同构”“修身齐家”的价值理念,融入油画创作的当代实践。他画芃芃老师,画家人,画身边的平凡个体,通过对人物神态、肢体语言的精微捕捉,剥离了具体的时代琐碎,赋予形象“非时间性”的永恒特质。正如前面程老师所言,这种特质使其作品具备了“纪念碑性”,不是通过历史事件的宏大铺陈,而是通过个体生命的经典塑造,构建起中国人的精神肖像,让油画这一“外来媒介”真正扎根于中国的生活土壤与文化语境。
其三,是对“油画本土化”内涵的拓展。先生的实践打破了“本土化即符号叠加”的认知误区,证明油画本土化并非简单将水墨元素、传统纹样植入画面,而是要实现“媒介特性” 与“文化基因”的深层契合。他的作品中没有刻意的中国符号,却处处可见中国美学的精神内核:对“中庸之美”的追求,色彩不偏不倚,造型张弛有度;对“虚实相生”的把握,背景的简化处理与人物的精微刻画形成对比,暗合传统绘画的空间意识;对“情志合一”的坚守,每一幅肖像都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与思考,实现了“物”与“我”的精神统一。这种 “无迹可寻”的本土化表达,为后来者提供了更具启示性的创作范式。
在展厅中,我特别关注了那面核心展墙:中间是杨飞云先生的肖像,两侧分别是芃芃老师与家人的肖像作品。这或许是红梅老师精心安排的陈列,恰是先生艺术理念的视觉化呈现,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亲情,而真正的经典,正是在这种对平凡生命的深情凝视中得以诞生。 三、作为文化机构从业者:对全面梳理展览的期待
最后,作为一名文化机构的从业者,我想表达一份真诚的期待。今天呈现的展览以精品力作勾勒了先生近期的创作脉络,让我们得以管窥其艺术成就,但正如业界同仁所熟知,杨飞云先生拥有极为庞大且系统的作品体系,许多早期写生、创作手稿及不同时期的系列作品尚未完整呈现。
若未来能有机会在美术馆举办一次全面的梳理性展览,将先生从求学时期到如今的创作历程完整呈现,不仅能让公众更系统地理解他的艺术发展轨迹,更能清晰展现中国油画本土化进程的微观切片。从技法探索到理念成熟,从个体表达到家国情怀,这样的展览将兼具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为学界提供更丰富的研究素材,也为公众搭建更深入的对话平台。
最后,再次祝贺杨飞云先生展览圆满成功,祝贺红梅老师的精心策划,也向芃芃老师致以敬意。
谢谢大家!
研讨会及展览现场
![]()
![]()
![]()
![]()
部分参展作品
![]()
《花季》94.5x129cm 2015年
![]()
《书房》2012年 90x120cm
![]()
《新生命》146.5cm x 89cm布面油画2020年创作
![]()
《扎尕那少年》116x81cm 2015年
![]()
《扎尕那少年》130x95cm 2015年
![]()
《自画像》115x185cm 2015
![]()
道别 167x242cm 2022年
![]()
芃芃 130x95 2022年
![]()
夏日河岸 100x80cm 2020年
![]()
怡然 190x183cm 2020年
![]()
簪花仕女图 180x120 2012年
![]()
主持人116x81cm 2018年
附:
《丰盛生命——杨飞云近作展》研讨会
一、研讨会主题:历史与当代-苏州博物馆杨飞云近作展的意义
二、研讨会议题:
1 、 油画本土化:历史、现状与问题
2 、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精神的油画表达
3 、 中国当代油画的材料与语言研究
4 、 杨飞云油画艺术研究
三、研讨会安排
时间:2023.9.22下午2:30——5:00
地点:苏州博物馆-忠王府二楼
主持:
常磊: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副院长
发言嘉宾:
俞晓夫:著名油画家
焦小健:著名油画家
砂金: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学委会委员
林晨曦: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钱流: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美术创作中心主任,
江苏省油画学会常务理事
朱春林: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院长
马驰:天津博物馆 天津美术馆 馆长
杨晓刚:山东省美术馆 馆长
莫军华: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院长
王治平:北京杨飞云艺术基金会 秘书长
孙志义:云上美术馆馆长
薛良:北京画院美术馆 负责人
路贝贝:壹美美术馆 馆长
程辰:壹美美术馆 艺术总监
红梅:本次展览策展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委员会副主任
杨飞云:本次展览主角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首任院长 名誉院长 著名油画家 教育家
![]()
总 策 划:陈瑞近 谢晓婷
策 展 人:红 梅
总 监 制:白 明
工作人员名单:
设 计:徐国峰
策展助理:白一诺 高莫舒 郭梦坷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