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光的呼吸:Vivi 与流动的边界

2025-10-24 19:35

采访/撰文:Liuxuan Lyu

在 4C Gallery 群展《脉络之形》中,艺术家 Vivi 的装置作品《Between Enclosure & Expansion》营造出一个几乎有生命的空间。

观众走入时,光线随着身体的移动而呼吸式地变化—或明或暗、或扩张或收缩。那一刻光似乎拥有了情绪,而空间也成为一段被点亮的关系。Vivi 的创作始终围绕“边界”展开:私人与共享、个体与他者、感知与情绪的流动交界。她将光、算法与生理数据编织为一种感知结构,用作品去讨论“关系”这一最古老也最当代的主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05fa6e0161a3686433c035f0b15af06b.png

光作为语言:可见与不可见之间

“光,既温柔,又难以捉摸——它以无形之态,触及万物。” Vivi 在谈到创作时这样说。她之所以选择“光”,是因为它天生具有双重性——可见与不可见、光明与黑暗、确定与模糊、 凝固与流动。光既能塑造空间,也能主宰情绪。

在作品《Between Enclosure & Expansion》中,光不再只是照明的媒介,而成为情绪的具象化。 她认为,光的流动性与人的情绪极为相似:“它能捕捉人类那漂浮的感受,以游移之姿渗透整个空间,进而重塑我们的情绪,并在空间中与之相互感知。

在作品中,可见光通过传感器与观众的情绪数据——如 θ 波(theta 波)——进行互动。观众的脑 电波实时决定光的色彩与形态:绿色代表情绪的共振,黄色提示警醒的临界,红色则象征紧绷的 失衡。算法让光成为一种“关系的镜像”。当两人情绪变化趋同,光便温柔地扩张;而当其中一 方感到不安,色彩便开始晃动、收缩——情绪不再藏于内里,而在空间中被放大、被看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b3d7e0482a88b6587e69dd737ca207c8.png

交互与感知:关系的流动结构

Vivi 的创作以编程算法为核心,但她拒绝将科技作为纯粹炫技的手段。她强调:“算法只 是一个载体,互动的本质在于共鸣。”在她的作品逻辑设计中,输入端采集的生理信号与 输出端的灯光变化一起构成了一个“有机系统”,而观众本身成为这系统生成过程的组成 部分。 因此,她的作品不再仅仅是“关于关系”的呈现,而转化为一场实时生成的“关系实验”。 正如她所言:“观众像光一样,是作品的另一种媒介。”

参与者的身体在空间中徘徊,彼此的靠近与疏远不断重塑“自我”与“他者”的边界。情 绪被即时转译为光的流动,而光的回馈又改变了他们的感受与知觉,使体验成为一种互为 生成的感知回路。

在这一意义上,《Between Enclosure & Expansion》延续了她对“空间自洽”的探索——每 一个变化元素都被精确地嵌入概念结构之中,以精准的复现艺术概念的核心语义。Vivi 受 到德勒兹后结构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尤其关注“根茎式”的流动逻辑:没有中心与边界 的对立,也没有稳定的层级秩序,一切都是流动的,是在生成与变动之中。

她指出:“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呈现出这种流动的非线性的关系——人与空间、人与人之 间的共生,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在交织与流动中生成。正如德勒兹所描绘的那片流动之 平面,每一次相遇都在瞬息间折射出永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67cc4715e5c036df1ced31219fec9736.png

情绪的真实与社会的映照

谈及当代社会的情感状态,Vivi 将自己的创作视为一种“反向修复”。她指出,在被屏幕 与算法包围的时代,情绪被规训化、被中介化,逐渐失去了直接表达的能力。“在东亚文 化中,人们被教导去隐藏情绪,最终陷入失语状态;然而,在交互艺术中,生理信号不再 只是数据,而是身体自身的回声。它并非“不会撒谎”,而是以光的脉动诉说着无法被伪 装的真实——一种在感知与被感知之间流动的存在。

通过这种“客观的情绪”,Vivi 试图揭开人类对于感知的脆弱,以及真切的神秘面纱,促 使观众重新直面那些被压抑或忽视的本我情感。对她而言,这种探索不仅是个体经验的发 掘和创新,更是现代社会结构中的情感生态的刨析。“科技虽然让世界彼此紧密相连,却 也让人们的情感联系逐渐成为一座废墟。我的作品希望唤回人与人之间的’身体对话’, 重新召唤那种被遗忘的亲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67a85f6490396da5ef8ae7eb02b74c65.png

边界之外的延伸

谈及未来的方向,Vivi 表示希望通过艺术研究与跨学科合作,探索“艺术如何赋权于边缘 群体”。她计划在博士阶段聚焦“人类情感与社会结构”的互动机制,并融合心理学、数 字艺术、交互设计与社会实践,以此探寻情绪在结构之内如何被规则所塑造、又如何在艺 术媒介之中重新定义个体情绪和对于世界的认知。“技术常常筑起壁垒,而艺术让它重新 变得可穿透、可对话”

她特别提到,将与女性、移民及少数群体共同创作,通过交互装置与共创项目,让他们在 参与中重新编织社群的情感网络。“艺术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示,更在于让人重新获得感知 的能力与被倾听的权力——从个人的回声,汇聚为社会的共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db5e31ae201212a7afd91d3ae46ed161.png

《Between Enclosure & Expansion》让光成为关系的语言,也让观众重新体认自身的情绪与边界。 Vivi 用冷静的技术逻辑构建出温柔的诗意空间,在可见与不可见之间,在算法与感知之间,揭示出情感的生成机制与共存的可能。在她的创作世界中,艺术不再是被观看的物,而是一场持续呼吸的经验。光的闪烁也正是关系的脉动。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