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9月27日上午,“新中国设计的诞生:艺术设计作品巡展”第三站在湖南长沙美仑美术馆如期开幕。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新中国设计的诞生(1949—1959)”展览的深入延展与传播实践,自该展于2024年3月首次亮相以来,便在学术界引发广泛关注与持续讨论,并获评为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
![]()
![]()
![]()
![]()
![]()
本次展览分别从“前进 前进”“视觉革命”“积极的工业化”“人民的时尚”“民族 科学 大众”五个板块展开叙事,包括国家形象设计、宣传画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字体设计、产品设计、染织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类别,囊括了百余位中国近现代诸多重要设计大家,包括张光宇、梁思成、林徽因、钱君陶、庞薰琴、雷圭元、蔡振华、张开济、张仃、周令钊、祝大年、古元、钟灵、奚小彭、常沙娜、张道一等。展览将设计置于广泛的社会发展、时代变革、人民生活的语境中,兼顾地域的广阔性、类别的多样性。
![]()
前进 前进
![]()
视觉革命
![]()
积极的工业化
![]()
人民的时尚
![]()
民主科学大众
这次展览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直属党支部书记韩文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家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周容,中央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姝,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汤宇,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博,项目负责人、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部主任/总监纪玉洁,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谢清风,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黄啸,湖南美术出版社编审左汉中,湖南美术出版社原社长李小山,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少波,湖南省画院院长石纲,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季铁,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谭长德,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执行秘书长桂赛,长沙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行业党委书记周永康,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余青,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教授陈秋伟,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陶宏,湖南省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旷粱玉,湖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柳刚永、屈众,湖南省画院创研部(青年画院)部长丁虹,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吴雪松,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美术教研室副教授刘洵,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博士冯亚星。
![]()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谢清风致辞。湖南出版集团长期致力于推动湖南文化艺术发展,以传承文化、创新实践为使命,在艺术出版领域持续深耕,推出大量优秀艺术书籍与画册,为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为读者输送精神养分;同时通过举办艺术展览与交流活动,促进思想碰撞,助力艺术事业繁荣。本次展览融入湘潭一大桥图纸、湘电电机图纸、醴陵瓷、龙牌酱油商标等本土元素,凸显浓郁地域特色,搭建起全国设计与湖南本土文化对话的桥梁,推动设计理念交融,激发创新活力。展览将为湖南文化艺术注入新能量,为观众带来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体验。
![]()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表示,中央美术学院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命运,长期致力于设计学科创新与史论研究。“新中国设计的诞生”展览正是一次兼具学术深度与公共价值的重要实践。他从三个维度梳理了展览的意义:其一,学术基础价值。通过扎实史料梳理新中国设计的起源与发展,将其置于国家形象塑造与民生改善的宏观背景中,展现设计与时代精神、社会需求的多维交融,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其二,当代镜鉴价值。这些作品不仅是设计史料,更是国家发展的生动见证,为当今探索中国特色设计语言提供了深厚根基与启示。其三,公共传播价值。通过视觉化呈现将专业成果转化为公共文化资源,提升大众设计认知与审美素养,体现了高校的社会责任。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直属党支部书记韩文超在致辞中表示,该展览选题聚焦1945—1959年这一新中国设计诞生的关键十年,自2024年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启幕后,引发了业界轰动,受到设计界的学术关注,成功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巡展第三站落地湖南,凸显中央美术学院与湖南的深厚学术渊源,周令钊、齐白石等湖南籍教师及众多央美湖南籍毕业生为二者搭建了学术与发展的连接,期待通过此次展览,进一步深化双方关系,构建更牢固的学术合作桥梁。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家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周容认为,本次展览意义非凡,彰显了中国设计的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中国设计曾长期“缺席”世界设计史,20世纪90年代国内虽已有“世界设计史”相关著作,但内容多聚焦欧美国家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设计体系,中国设计尚未系统梳理。周蓉回忆了父亲周令钊的设计生涯,并祝愿当代青年设计师能让中国设计在世界舞台发出更强声音。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部主任/总监,展览项目负责人、策展人纪玉洁介绍,策展团队从三个维度展开探索:史学研究层面,以“总体史”视角整合全国档案,构建完整的设计发展图景。长沙站特别融入湘潭一大桥、醴陵瓷、龙牌酱油等本土元素,在呈现全国格局的同时,凸显湖南设计对国家建设的贡献;叙事建构上,设置“明线”与“暗线”双重线索。“明线”通过五个单元展现设计在国家形象与大众生活中的作用;“暗线”则揭示设计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部分的深层逻辑;视觉呈现方面,展览在致敬历史与对话当代之间寻求平衡,运用典型符号与红金主调,融入当代审美,增强展览的感知力与共鸣感。巡展第三站选址长沙,她希望借助这座兼具革命传统与工艺底蕴的城市文脉,呈现新中国设计的启蒙历程。
![]()
本次展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文波担任主持人
![]()
开幕式嘉宾合影
![]()
开幕式现场
![]()
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博先生导览
![]()
特邀策展人、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博士冯亚星先生导览
本次巡展旨在系统梳理了20世纪40至50年代新中国设计的发展脉络,聚焦中国现代设计的起源与建构、设计教育体系的历史演进,以及民族风格的形成机制。通过对关键设计作品与历史档案的整理与再现,展览试图推动中国设计史研究的理论建构与话语体系创新。在学术探索之外,展览也承担重要的公共文化使命:一方面,借助设计实物的呈现激活集体记忆,彰显设计在社会建构与国家发展中的介入性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展览叙事构建公众对话空间,拓展大众对设计文化的认知维度,激发社会共鸣与文化认同。
![]()
![]()
![]()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9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