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逝者 |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梁世雄因病逝世 享年92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ff2c5cb46d5b0de0fdd820c156b1083e.png

梁世雄 (1933-2025)

2025年10月22日上午8时58分,岭南画派第三代画家中的代表人物、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梁世雄(梁世雄官网)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92岁。作为新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画家,梁世雄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两大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他在中国人物画和山水画的探索与研究,为岭南画学现代转型乃至新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一份富有价值的实践方案。

梁世雄,1933年生,广东省南海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中国画系主任、岭南画派研究室主任。岭南画派纪念馆副董事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0fbf1d8e7e18b93c224ebd8451dc6662.png

1956年,中南美专毕业时的梁世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dba49aab1c245571e62e0d09cad77be6.png

《自画像》1954年作

梁世雄是广州美术学院第一代毕业生,他的艺术成长历程几乎与新中国的发展同步。

1956年,梁世雄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师承关山月、黎雄才,并受岳父容庚教诲,早年以中国人物画创作为主,1970年后转入中国山水画。在继承岭南画派画学精神的同时,突破画派之藩篱,吸纳其他美术门类的长处,进一步拓宽现代中国画的表现和变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d34498229c78e592b4247dd23b931b6d.png

《归渔》 纸本设色  148cm×83.5cm  1962年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梁世雄投入到艺术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参与到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中去:

1960年,27岁的梁世雄与关山月、黎雄才等赴湛江堵海工地深入生活,参与国画系师生集体创作《向海洋宣战》(广州美术学院藏);1965年,受文化部委派,梁世雄随中央代表团赴西藏访问。历时四个多月,深入藏民家中与农奴交流,先后到山南农区、藏北牧区、亚东林区以及中印边境画了大量速写;结束西藏之行返京后,在北京西藏办事处闭门创作五个月绘制巨幅国画《雪山雄鹰》;

1977年,梁世雄参加以关山月(任组长)、黎雄才为首的广东国画创作组,深入井冈山、湖南韶山、娄山关、陕北延安采风。与陈洞庭、蔡迪支、林丰俗、陈章绩合作大幅国画《农讲所颂》《遵义曙光》。所记录的《创作组工作会议笔记》成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dc93bd82afc5834873f0ba5103b0ca30.png

1965年,在藏北草原

他的足迹遍及高原牧场、海疆边陲、革命老区、乡村沃野和建设工地,用画笔为河山立传、为时代人物写真。这既反映其艺术生成与发展历程,亦是社会大变革的缩影。这些作品,纪实速写与艺术创作兼具,再现了他由采风到创作全的过程,是特定时代下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不仅展现了梁世雄对艺术道路的孜孜以求,更是一个时代新文艺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745c8f77b1d8477b69faa19d3a6ead7e.png

《井冈山》纸本设色 132cm×219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509a2832704c8bf048296f118afa3d26.png

《延安之春》纸本设色 97.5cm×180cm 1977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9c1ce18b7296e7fa4133c24b8d6b6339.png

《春满南泥湾》纸本设色 107cm×74cm 1977年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梁世雄的创作重心逐渐转向山水画领域。他的山水画创作,注重笔墨语言的精到,重视对生活素材的提炼,更重视艺术探索和创新精神。他从生活出发,写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创作出一系列经典作品,写实与写意并重,清新与雄强兼融,心灵感悟与写生技巧得到统一,显示出在笔墨语言与艺术创新方面的独特风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58d47b1eea6a3687295cf9027bf274ac.png

《千里江陵一日还》纸本设色 137cm×68cm 1986年

“写生”是岭南画派的创作关键词。梁世雄强调到生活中去,接近大自然,却又不是一味服从自然,是由心灵化合,提炼而出,只有这样,作品里才有生命与灵魂。梁世雄曾四上黄山,两次到三峡。2000年,70多岁的梁世雄又深入新疆无人区胡杨林中进行素材收集。此后,大漠胡杨成了梁世雄作品新的视觉符号。

梁世雄在谈山水画写生时曾表示:“山水速写,不但要求表现对象的质感和结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出作者的情意,到大自然中去。中国画掌握对景写生只是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通过写生锻炼,提高我们观察和表现对象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锻炼我们对生活的敏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进一步创作艺术的美,只有美的感情,才能产生美的艺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da2b2920a63f86dba0bc924e1377d422.png

2003年在新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84cebb75f8d3e76ffc2ac7ffced24d74.png

梁世雄与夫人在张家界

梁世雄在毕业后留校,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40余年,先后任中国画系系主任、岭南画派研究室主任,开设书法专业、倡导笔墨写生等举措为岭南中国画学科体系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美术中坚人才。2010年,梁世雄与夫人容璞共同出资60万元,在广州美术学院设立“梁容励志奖学金”,旨在“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刻苦学习、自强自立、顺利完成学业”,与关山月奖学金、王肇民艺术奖等并列为该校主要社会捐赠奖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6952c30152eab6a056435435d9716c3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4bc6ae46f9b59fb064b88ce8a151f33f.png

1976年至1978年间,在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为学生做示范

梁世雄曾在采访中回忆老师们对他的影响:“关山月、黎雄才、容庚他们三位老师对我的指导无微不至,他们都是勤勤恳恳,为国家创造财富,他们三位老师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创作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国家’,所以我多年来都不会忘记。”晚年的梁世雄依然每天勤奋创作,并且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简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a2888b9815fe1b521e6e7d21302a6ffb.png

梁世雄:“国家培养了我几十年,所以现在我要回馈给国家。这批作品捐给国家,说明了人民信任,我也觉得很荣幸。”

2009年,广东美术馆举办“梁世雄绘画六十年”大型展览,展出作品120 余幅。这是自梁世雄1985年第一次个人画展以来最全面的展示。同期举行“梁世雄绘画六十年学术研讨会”,并发行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册《梁世雄绘画六十年》。向广东美术馆捐赠代表作品5幅。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梁世雄及其家属陆续整理出大批不同年代创作的美术作品,分别向广东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捐赠代表作品及手稿文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0/ad20abb638a1d2dbd83c29efc2a16ef8.png

2023年12月12日,梁世雄及家属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了自己的作品及藏品259套、779件,涵盖了他各个时期的书画作品、创作手稿,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众多重大历史节点。这批作品不仅体量巨大,而且系统性强、特色鲜明,被纳入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史文物抢救工程”。《梁世雄全集》同日首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