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年9月26日,“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启幕。展览由浙江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学术支持,展出的八十件作品皆为历届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以及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综合材料绘画巡迴展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综合材料绘画特展等中国美协主办的大型展览中的优秀作品或同一作者的优秀作品。展览反映了综合材料绘画近年来的艺术实践样貌和学术研究成果,先后于天津、安徽、山西、广东、山东至北京作为巡回展出的第六站收官展。
![]()
展览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及嘉宾参加了展览开幕,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钟依均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直属党支部书记韩文超教授,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监督处干部李达,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胡伟教授分别致辞致辞。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院长郑军德主持了开幕式。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四大展示形态
“中国美术家协会2010年正式成立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已经历经14年。承办了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青年美展’,‘北京艺术双年展’,‘回望中国.纪念辛交革命一百周年综合材料绘画巡回展’,‘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综合材料绘画特展’等等的十几项国家级的展览。这次展览的艺术家作品是遴选自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和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等中国美协主办的国家级展览作品。体现出四个板块:一.单画种材料技法的演进。跨越原有画画种的一些限限制,探讨国际语言的表达。二.多画种或多种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三.原生态表述;四.主题性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主任胡伟教授在展览现场对雅昌艺术网说。综合材料绘画是中国美术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时代产物。顺应了当代艺术发展的需要,成为中国美术架上艺术的创新平台。根据中国美协的工作部署和中国当代架上艺术发展的需要,把综合材料绘画的展示范围浓缩在四大的板块之中〝形态分区〞的学术概念与实施,对于探索中国美术当代架上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它不仅使〝新中国美术”深避的精神文脉得以继承,也彰显了中国美术的时代性和多元化艺术表现。
这四个形态分区基本概括了综合材料绘画各类技法实践和艺术表现形式,使综合材料绘画自然融入现有美术体制。十多年来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无论是深入生活采集创作素材,还是艺术创作过程与展览呈现,〝形态分区〞的学术概念与实施,对于探索中国美术当代架上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它不仅使〝新中国美术”深避的精神文脉得以继承,也彰显了中国美术的时代性和多元化艺术表现。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三个方面的讨论
“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览”的每一站都有研讨会。胡伟教授介绍大家讨论最多的三个方面:
首先,是否要跟上国际美术的快速发展。艺委会的方向很明确:广泛借鉴世界艺术成果与国际接轨,深入挖掘中国美术原创力,讴歌时代。中国有当代艺术,有国际语言,也有时代性表现。
第二,大家也发现传统中辉煌的部分也有消弱,比如矿物质颜料和土质颜料、螺钿结合的方法,不仅仅是堆漆、立粉的方法。在中国传统的壁画中是普遍的,金箔不仅仅在漆画、漆盘、屏风中普遍的运用。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中非常优秀的材料技法,要在传统的宝库中去寻找原动力。
第三,西方当代美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点,“当代即当下”我们在当下生活的时代中创作,就应该和当代生活发生关系,和当代社会的变化发生关系,和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关联。
上世纪中叶之后,国际美术格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形成架上艺术、装置与立体艺术、影像和多媒体艺术三大板块。画种的边界模糊而走向融合,打通了彼此间的技法疆界,架上艺术由此进入到新的时代。
综合材料绘画作为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涌现出来的新生艺术版块,担当起当代架上艺术发展的时代重任。它的当代性既包含对国际美术成果的借鉴,也形成与当下文化语境的对接。正由于综合材料绘画满足了人们因社会形态变化所引发的情感需求,它才具有当代艺术表现的特质。中国当代美术要发展,就需要挖掘中国美术的原创力,从而与国际接轨。没有原创的艺术,没有过去和现在,也没有未来。
胡伟教授在学术研究与实践中观察,“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览”既是树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形象的展示平台,也是推广创新成果和深化学术研究的契机。因此,深入挖掘和梳理各技法形态的学术内酒与表现特长,成为成功举办展览的关键所在材料表现与精神诉求构成了〝形而下”与“形而上”的链接关系,是综合材料绘画发展过程中始终要面对的课题。它们交织在作品主题思考、社会考察与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国美术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是综合材料绘画得以立足和发展的根本,纵观综合材料绘画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优秀作品无一例外地反映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无论是美术创作工程中那些史诗般的宏大巨制,还是精雕细刻的语言表述,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和当下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综合材料的当代性表达
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院长郑军德在展览现场对雅昌艺术网说:“综合材料作为个人精神性的表达,也作为个人与社会对话的方式,与当代艺术的关系密切。在数字化时代艺术表达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对媒介的使用是如何用最能表达思想、情感来决定的。”对材料的运用,其内在逻辑是个人情感与当代社会的相互作用。
正如胡伟教授对综合材料绘画的包容性和延展性的表诉中所谈及的,综合材料反映出它在时代语言转换中的开放立场,其最根本的学术价值,在于打破原有画种的疆界使传统技法获得新生,给子当代艺术表现更大的生长空间。正因为综合材料绘画是独立于国、油、版等传统画种的当代艺术表现平台,才能够较少受到传统模式的束缚,从而积极推进各类艺术实践。综合材料绘画从无到有,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创作群体和具有影响力的新生艺术板块,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历届美展中综合材料绘画展现出的勃勃生机和时代气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综合材料绘画展区的设立和专题展览的举办,对于社会认识和关注这个以往概念相对模糊,样式宽泛,材料技法“跨界”的艺术门类,产生了重要作用。
综合材料绘画十年来的发展清楚地表明,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进程中,“跨画种”的艺术实践不仅有利于 “架上”概念的拓展,更有益于传统画种的时代变革,这是一条中国架上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文化价值体系重塑,已经不再盲目追随西方,艺术家扎根中国土壤,以中国人的情感表述方式,表现当下生存环境与社会发展成就。综合材料绘画所展现的当代文化理念与贯通中西.继往开来的审美诉求,能够为社会所认识,能够在中国美术整体创作与展示格局中引领风潮,能够顺应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
【参展作品】
![]()
汪晟《记忆之痕》170x220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0年
![]()
陈翔宇 《不熄》240x200cm 综合材料 2021年
![]()
方达成《史笔如铁》240cm×200cm 木质架构、铜皮、铝皮、岩石颜料 2019年
![]()
方志勇《丝绸之路》210x100cm 木板 宣纸 金属漆 2014年
![]()
付钰涵《2021·南纬90度》 200x200cm 波纹钢板 亚克力 2021年
![]()
高红蕾《晨光》200×180cm
![]()
高翔《垣》225x200cm 综合材料 2014年
![]()
黄 燕《深呼吸·2021》 200cm×165cm 综合材料 2021年
![]()
黄三胜《千年丝路》 200cm×200cm 综合材料 2019年
![]()
景婧恩《浮生若梦》200×223cm 绢本综合 2018年
![]()
李浩《墨格No.27》 175cm175cm 铝箔,鱼线,黑色镜面不锈钢,水墨纸本 2020年
![]()
李兆天《洵》180x220cm 综合材料 2015年
![]()
刘庆 风的音符 200cmX180cm 银箔、纸,2019
![]()
刘元《二零二零》 180x240cm 综合材料 2020年
![]()
娄敏《丰碑》200x160cm 综合材料 2020年
![]()
娄阳《与爱情有关》195x125cm 综合材料 2010年
![]()
牟宇宙 《礼记遗风》 280X190cm 综合材料 2020年
![]()
邱兴雄《水中天》 180×200cm 纸本综材料 2014年
![]()
任晓军《尘封的旅记》 240x200cm 综合材料 2022年
![]()
史建红《风月美人蕉》180x180cm 综合材料 2000年
![]()
田帅《千里烟波》 200X300cm 综合材料 2017年
![]()
涂少辉《静默如初 —引力波》3 208x142cm 绢本综合材料 2019(宁波美术馆收藏)
![]()
汪三林《岁月有痕·四》 170x190cm 综合材料 2020年
![]()
王云曲《浣沙图》150x60cmx3 综合材料 2015 年
![]()
魏惠东《当庄子遇见卡夫卡……Ⅲ》180×180cm. 综合材料 2019年
![]()
吴晨凯 《历史之像-浮沉》200cm 180cm 煤炭 沥青 木屑 棉花 2019年
![]()
吴震《2022》240X200cm 综合材料 2021年
![]()
杨荷香《寂影》 180×180CM 2020
![]()
杨洋《致青春》240x200cm 纸本,矿物色、色素、箔 2020年
![]()
杨莹露 《晨光》 180x150cm
![]()
杨永嘉《绳墨》
![]()
于洋《水墨物体》
![]()
于跃《 蝠.殇 》(宣纸、水墨、水干色 240x100cm 2012-2013年)
![]()
袁爱国《夕下海岸》200 x180cm 综合材料 2020 年
![]()
张卉《大青山一家人》200X170(cm)综合材料2017 第二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
![]()
张慧亮《风起云涌》180cmx230cm 综合材料 2021
![]()
张亮《欢乐颂——幸福乐园》600x240cm 综合材料 2019年
![]()
赵红华《黄水谣》90x180cm 综合材料 2015年
![]()
郑军德《积淀》200x200cm 综合材料 2022年
![]()
周璐《锦瑟》160乘160cm 综合材料 2021年
![]()
周墨 《忆痕》综合材料200x200cm 2014年
![]()
邹明 《浊》 200cmX200cm 综合材料 2015年
![]()
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览
开幕式:2023年9月26日9:30
研讨会:10:00-12:00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B展厅)
学术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
主办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承办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作者:裴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