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Thaddaeus Ropac 画廊在2025年5月7日至11日参展2025年弗里兹纽约艺博会(Frieze New
York)期间呈现十八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画廊创始人Thaddaeus Ropac表示:“艺博会开幕期间的出席情况良好,因此我们能够与许多我们希望见到的收藏家交谈。销售的节奏与往常明显不同,都在慢慢地仔细考虑。这样的放缓节奏为藏家们提供了更多做出决策的空间。我们对博览会结束时的销售结果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Attendance in the opening hours has been good, so we've been able to speak to many of the collectors we had hoped to see. The pace is notably different to usual when it comes to sales, people are taking their time and being really considered. But this slower pace gives collectors space to make their decisions. We’re cautiously optimistic that the results will be the same in terms of how much sells by the end of the fair. ” — Thaddaeus Ropac
Thaddaeus Ropac 画廊5月11日最终售出作品清单
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
《Motto: sexuelle Niete sagt Heidegger sagt Celan》
布面油画及拼贴画
Oil and collage on canvas
€1,000,000欧元
严培明 Yan Pei-Ming
《她凝视着自己》, 2018
《Elle se regarde》, 2018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60,000 欧元
汉斯·约瑟夫松 Hans Josephsohn
《Untitled》, 1965-70
黄铜
Brass
CHF 65,000 瑞士法郎
丽莎·露 Liza Lou
《齐格玛》, 2024
Zeugma, 2024
拉伸画布上的玻璃珠,配艺术家画框
Glass beads on stretched canvas with artist’s frame
US$225,000 美元
琼·斯奈德Joan Snyder
《浮》, 2015
Float, 2015
亚麻布上的油彩、丙烯、纸糊、布料和粉笔画
Oil, acrylic, paper mache, cloth, pastel on linen
US$210,000美元
大卫·萨利 David Salle
《领结》, 2024
Bow Tie, 2024
亚麻布上档案级UV印刷、油彩、丙烯颜料、Flashe颜料和炭笔
Oil, acrylic, Flashe and charcoal on archival UV print on linen
US$130,000美元
玛莎·琼沃斯 Martha Jungwirth
《Ohne Titel》, 2024
Ohne Titel, 2024
纸板油画
Oil on cardboard
€85,000 欧元
罗伯特·隆戈Robert Longo
《Study of Wild Wolf》, 2022
水墨、木炭、牛皮纸本
Ink and charcoal on vellum
US$65,000 美元
梅根·鲁尼Megan Rooney
《Untitled》之一, 2024
纸上丙烯、油彩、粉彩
Acrylic, oil, pastel on paper
£18,000英镑
梅根·鲁尼Megan Rooney
《Untitled》之二, 2024
纸上丙烯、油彩、粉彩
Acrylic, oil, pastel on paper
£18,000 英镑
部分参展艺术家作品
玛莎·琼沃斯
Martha Jungwirth
![]()
玛莎·琼沃斯,《无题》,2025年 布面纸本油画,138.5 x 242 厘米
在过去六十年间,玛莎·琼沃斯(Martha Jungwirth)锤炼出一种独具一格的抽象绘画语言——源于身体的感知,并深深扎根于她对周遭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察。琼沃斯的绘画占据一种直觉性的空间,存在于可识别形象形成之前,“在语言诞生之前”、“在记忆产生之前”,以及“在物象喧嚣之前”。本次展出的作品正是其身体化绘画过程的明证——她曾将此过程形容为“一场冒险”。笔触迅速堆叠,形成热情洋溢的涂抹、拖曳与泼洒。琼沃斯在此延续了她标志性的、具身体质感的调色体系——肉粉、紫红与青紫交错混合,画面上可见指印与划痕,成为她身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亲密印记。
拉基卜·肖
Raqib Shaw
![]()
拉基卜·肖,《玉之王国的陨落 I ——〈失乐园〉第二章》,2014–2023年,桦木上的丙烯酸衬里、珐琅、闪粉和水钻,91.44 x 152.4 厘米
拉基卜·肖(Raqib Shaw)的《玉之王国的陨落 I ——〈失乐园〉第二章》(2014–2023)出自艺术家以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十七世纪史诗《失乐园》为灵感创作的大型装饰性绘画系列。作品重构了堕天使在“万魔殿”集会的场景,肖用混合型动物形象构筑其幻想中的战争画面。融合东西方神话与艺术史传统,他在桦木板上施以珐琅,使画面呈现出如宝石般的质感,令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用于金属与陶瓷工艺的掐丝珐琅技法。画面中加入的亮粉与水钻不仅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也暗合了作品的寓言主题:一个沉溺于纵欲与奢靡的文明走向崩塌的命运。
这件作品最初创作于近十年前,后经艺术家重新返工,完成于2023年。肖本人将其视为整个《失乐园》系列中的关键作品——该系列他已持续创作逾二十年。
奥利弗·比尔
Oliver Beer
![]()
奥利弗·比尔,《共振绘画(穿越宇宙)》,2025年 画布上颜料,65 x 85 厘米
奥利弗·比尔(Oliver Beer)最初接受音乐作曲训练,随后就读于牛津大学拉斯金艺术学院,并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电影理论。这一音乐背景贯穿于他的现场表演、影像、装置、绘画与雕塑之中,其创作探索器皿、人体及建筑空间中潜藏的声学属性。在广受赞誉的《共振绘画》(Resonance Painting)系列中,比尔运用声波震动在画布上“作画”,通过调节频率生成膨胀、起伏的图案——正如他所言,是“用声音作画”。本次展出的作品呈现出水波般闪烁的画面质感,并采用艺术家标志性的蓝色颜料,出自其“睡莲”(Nymphéas)系列。该系列灵感源自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位于吉维尼的睡莲池所产生的声音,而作品标题则借自披头士(The Beatles)1969年发行的歌曲《穿越宇宙》(Across the Universe)。
大卫·萨利
David Salle
![]()
大卫·萨利,《领结》,2025年 亚麻布上档案级UV印刷、油彩、丙烯颜料、Flashe颜料和炭笔,76.2 x 101.6 厘米
已售
自1979年首次亮相纽约艺术界以来,大卫·萨利(David Salle)始终是界定后现代艺术感性的关键人物之一。《领结》(Bow Tie,2025)为其新作系列“新田园牧歌”(New Pastorals)的一部分,这一系列标志着他近期创作方法上的一次重要转变: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对其早期绘画进行动态重组。该系列作品以萨利1999至2001年创作的“田园牧歌”(Pastorals)系列为起点——该系列灵感来自一幅19世纪歌剧布景画,画中一对浪漫情侣坐于阿尔卑斯山风光中的田园场景。借助机器,这些画面被扭曲成荒诞、滑稽的形态,并以数码方式打印在画布上,成为萨利施以绘画的基础。“我一直渴望将视觉世界搅动成一个漩涡,”他表示,“让绘画现实失去固态,转化为一种具有伟大抽象绘画速度与流动感的东西。”
丽莎·露
Liza Lou
![]()
丽莎·露,《齐格玛》,2024年 拉伸画布上的玻璃珠,配艺术家画框,108.20 x 105.66 厘米
已售
丽莎·露(Liza Lou)的艺术以其诱人的、甚至带有魔力的材质感与其创作所需的极度劳作之间的张力为特征,这种劳作既是过程也是主题。《齐格玛》(Zeugma,2024)出自她近期的一系列抽象画布作品。作品中,丽莎·露将她标志性的材料——色彩鲜艳、具折射效果的玻璃珠——以模拟20世纪中期美国抽象主义绘画中抒情笔触的方式加以运用。通过这种方式,露放大并颠覆了传统的“笔触”,凸显其细致入微的塑造过程与颗粒状的质感。她表示:“这件作品是关于放大,是为了让事物变得更加理想化。就像佩索阿那首诗里写的,他想要花变得比花还更像花。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我想让绘画中的英雄主义更加英雄化。我用珠子是为了让‘颜料’比颜料更像颜料。”
罗伯特·劳森伯格
Robert Rauschenberg
![]()
罗伯特·劳森伯格,《行人道(北极光系列)》,1990年 褪色黄铜上的丝网印刷墨水,94.5 x 93.3 厘米
1988至1992年间,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在佛罗里达州的卡普蒂瓦岛创作了“北极光”(Borealis)系列,被广泛视为其最具实验性与创新性的创作之一。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将其在佛罗里达迈尔斯堡及海外旅行中拍摄的私人照片,通过一系列化学处理过程转印至铜、黄铜与青铜板材上。在《行人道》(Side Walker,1990)中,劳森伯格将美国街头的不同影像并置——“螃蟹”(CRABS)招牌、一处松动未拧紧的通风口、一面砖墙、一根条纹交通柱——共同呈现在一块黄铜表面之上。表面上布满了他腐蚀性丝网印刷技术留下的痕迹:氧化的滴痕、条带、洗刷与斑点为作品注入色彩与笔触的变化,也体现出艺术家对材质的高度敏感性。该系列以“北极光”(aurora borealis)命名,正因其闪烁不定的表面与光彩流动的视觉效果。2025年适逢劳森伯格百年诞辰,多场重要机构展览将隆重纪念这一时刻,包括自2025年9月13日至2026年3月22日于纽约市博物馆(Museum of the City, New York)展出的《劳森伯格的纽约:现实世界图像》(Robert Rauschenberg’s New York: Pictures from the Real World)以及自2025年9月19日至2026年3月1日于休斯敦梅尼尔收藏馆(Menil Collection, Houston)举行的《罗伯特·劳森伯格:1970年代布面作品》(Robert Rauschenberg: Fabric Works of the 1970s)展览。
乔治·巴塞利兹
Georg Baselitz
![]()
乔治·巴塞利兹,《沉重。沉郁》,2025年 布面油画,260 x 210 厘米
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无疑是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其长期艺术生涯中,他建立起一种独具一格的视觉语言,同时也为战后德国艺术确立了鲜明的身份标识。巴塞利兹通过形式上的不断革新持续推进自己的创作实践,从艺术史与其个人庞大作品体系中汲取灵感,却始终拒绝为任何一种风格所限制。《沉重。沉郁》(Schwer. Schwermut,2025)是一幅描绘其妻埃尔克(Elke)的全身肖像画,采用单色处理。埃尔克是巴塞利兹肖像创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对象,通过这些作品,艺术家持续探索再现的复杂性与主体性的不可回避性。
画面中罕见地出现了金属床架的描绘——这一空间提示在巴塞利兹的创作中尤为少见。床架的圆润线条与画面上粗犷、具触感的纹理形成呼应。作为持续创新的一部分,巴塞利兹甚至借助助行架在画布上作画,这种具身体性、直接的创作方式既令人联想到抽象表现主义的整体绘画,也与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及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等艺术家的技法相互呼应。
埃米利奥·维多瓦
Emilio Vedova
![]()
埃米利奥·维多瓦,《彼岸》,1985年 画布上的丙烯颜料、粉彩和木炭,110 x 110 厘米
1980年代是威尼斯艺术家埃米利奥·维多瓦(Emilio Vedova)创作生涯中极具转折性的十年,色彩与动作在这一时期变得不可分割。1980年代初,这位年逾五旬的艺术家前往墨西哥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调研之旅。墨西哥辽阔的自然风貌以及色彩浓烈、富有政治意味的壁画艺术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由此告别了1960至70年代以黑白为主的创作风格,转而拥抱万花筒般的色彩与崭新的纪念性尺度。此时期的作品也可视为维多瓦对威尼斯艺术传统的一种致敬,尤其是丁托列托:两者在光感、感官性、强烈的明暗对比以及红、黄、绿等颜料的运用上皆有相通之处。1985年的《彼岸》(Oltre 1985)堪称维多瓦具身式创作手法的杰出体现——正如他所描述的:“我必须直接进入绘画,或许是跳起来,有时还需要一个小凳子……我在工作时会动起来,会投入身体,会跳跃,会攻击画布与它所处的空间。”
琼·斯奈德
Joan Snyder
![]()
琼·斯奈德,《浮》,2015年 亚麻布上的油彩、丙烯、纸糊、布料和粉笔画 167.01 x 193.04 厘米
已售
六十年来,美国艺术家琼·斯奈德(Joan Snyder)不断拓展抽象绘画的叙事潜力,在个人母题的建构过程中持续突破绘画的形式边界。于2015年创作的《浮》(Float)中,一簇簇绯红与金黄的玫瑰在一片滴落、发光的背景上盛放,如漂浮于水面般无重力,它们在画面上投射出鲜亮的蓝色厚涂波纹。《浮》体现了斯奈德标志性的笔触语言:具象元素以丰富的材料层层叠加、拼贴,展现出强烈的物质感,也体现了她揭示“绘画的解剖构成”的愿望。玫瑰在斯奈德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以纸浆、颜料和粉彩堆砌而成的花朵成为意象符号,其卷曲包裹的形式中,她探索着隐秘性与对情感深处的保护。
亚历克斯·卡茨
Alex Katz
![]()
亚历克斯·卡茨,《无题(紫藤)》,2024年 装裱纸上炭笔,224.2 x 177.8 厘米
作为描绘现代生活的杰出画家,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汲取灵感于电影、广告看板、音乐、诗歌以及他亲密的亲友圈。2022年的作品《克莱尔·麦卡德尔 1》(Claire McCardell 1)源自一系列以这位同名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时装设计师为灵感的绘画创作。克莱尔·麦卡德尔因首创“美式风格”(American Look)而广为人知,这是一种民主化、便于穿着的服装理念,与高高在上的法式高级定制服装形成鲜明对比。在画面中,一位身着黑衣的时装模特以侧面姿态呈现于辽阔的白色单色背景上,整幅画作洋溢着强烈的电影感。画面构图呼应宽银幕比例,而卡茨以特写构图及戏剧化的光影描绘模特鲜明面容,使作品仿佛透过摄影机镜头捕捉而成,带有一种诱人的视觉语言。
目前正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展览《繁荣:20世纪40年代的艺术与设计》(Boom: Art and Design in the 1940s)聚焦于美国40年代的时尚,展出包括克莱尔·麦卡德尔的设计在内的多件作品,展期自2025年4月12日至9月1日。
梅根·鲁尼
Megan Rooney
![]()
梅根·鲁尼,《狭道》,2024年 画布上的丙烯、粉彩、油彩和油画棒, 197.5 x 150 厘米
作为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叙事者,梅根·鲁尼(Megan Rooney)跨足绘画、雕塑、装置、表演与文字等多重媒介,以发展交织而抽象的叙事结构。这幅画历经数月完成,画面被多次打磨、覆盖层层颜料,凝结了季节的更替、艺术家的日常体验与当下世界事件的痕迹,正如鲁尼所说:“积累知识与意识。”这件2024年完成的作品创作于她穿越美国中西部之旅之后,灵感来自她所见的七千万年历史的岩层,以及迈克尔·海泽(Michael Heizer)的地景艺术——尤其是其标志性作品《双重否定》(1969),该作通过挖掘20万吨岩石与泥土,在自然景观中创造出巨大空洞。《狭道》(The Narrows)这幅画作将画布转化为一个沉积的场所——情绪化的色彩与笔触在其间沉浮回荡。
严培明
Yan Pei-Ming
![]()
严培明,《她凝视着自己》,2018年 布面油画,92 x 74 厘米
已售
严培明(Yan Pei-Ming)因其肖像画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其作品描绘的对象包括政治人物、演员、教皇以及其他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她凝视着自己》(Elle se regarde, 2018)属于艺术家创作中罕见的一组女性裸体题材,这类作品汲取了西欧绘画史的传统为灵感。在这幅画中,严培明描绘了一位裸身女子坐着、凝视手中镜中倒影的场景,向“女子梳妆”这一经典艺术图像致敬。他以标志性的富有表现力的笔触,以及由浅至深的蓝色几近单色的调色,赋予这一传统母题新的生命。
李康昭
Lee Kang-So
![]()
李康昭,《风吹-240506》,2024年 画布上丙烯,91 x 117 厘米
李康昭(Lee Kang-So)是韩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自1970年代以来,他横跨摄影、绘画、版画、雕塑、装置与行为艺术领域,以高度实验性的创作方式深刻影响了韩国艺术的发展。2024年的作品《风吹-240506》(The Wind Blows-240506)正体现了其具有表现力的单色构图风格。这些简练、极简的线条既唤起人们对书法和东亚文人山水画传统的联想,同时也体现出西方极简主义的美学倾向。李康昭倾向使用长柄东方式毛笔作画,其灵敏度能够更细腻地响应他身体的律动。他常在湿润的画面上迅速作画,以实现笔与手、身体与情感之间的融合状态。李康昭近期在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馆举办了大型个展,该展览将于2025年9月巡展至大邱美术馆。他的首场画廊个展也将于2025年6月在首尔举行。
参展艺术家名单:
阿里·巴尼萨德尔 Ali Banisadr
乔治·巴塞利兹 Georg Baselitz
奥利弗·比尔 Oliver Beer
汉斯·约瑟夫松 Hans Josephsohn
唐纳德·贾德 Donald Judd
玛莎·琼沃斯 Martha Jungwirth
亚历克斯·卡茨 Alex Katz
李康昭 Lee Kang-So
罗伯特·隆戈 Robert Longo
丽莎·露 Liza Lou
罗伯特·劳森伯格 Robert Rauschenberg
梅根·鲁尼 Megan Rooney
汤姆·萨克斯 Tom Sachs
大卫·萨利 David Salle
拉基卜·肖 Raqib Shaw
琼·斯奈德 Joan Snyder
埃米利奥·维多瓦 Emilio Vedova
严培明 Yan Pei-Ming
作者:裴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