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画卷》
“想象一下,与你一起经历那一刻的,是来自220个国家、20亿观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画卷”篇章以流动光影展开,艺术家沈伟(Shen Wei)正在实现他人生的“顿悟时刻”。数千名舞者在“鸟巢”中以书法般的轨迹舞动,将体育场化为一幅活生生的山水画卷。那一刻,舞蹈、绘画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在时间中共振。沈伟回忆说:“当‘画卷’结束,我知道我们成功了,甚至超出了我所想象的一切。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只要你能想象,就能实现。”
展览开幕当天,卡托纳艺术博物馆举办特别活动“First Look Program”,包括私人导览、舞蹈作品《连结·转化》(Connect Transfer)的现场表演,以及沈伟与馆长米歇尔·云·马普索普(Michelle Yun Mapplethorpe)的艺术对谈。在《连结·转化》的表演中,舞者们将手脚沾上颜料,在一块32英尺见方的画布上舞动,用身体的轨迹在时空中书写色彩。马普索普介绍说:“他们的动作本身就是绘画,他们以身体记录下时间的流动。”
此后,他的梦想不断延伸。十六年过去,这位出生于湖南、如今往返于巴黎与纽约的艺术家,已经成为当代最具跨界影响力的舞蹈家与视觉艺术家之一,以融合舞蹈、绘画、戏剧与影像的独特艺术语言闻名于世。于他的绘画作品延续中国山水与书法的意象,同时吸纳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精神——每一笔都似乎在呼吸与流动,让静态的画布仿佛在起舞。他的作品已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及香港亚洲协会艺术中心等地展出。
![]()
2025年10月19日至2026年4月中旬,“沈伟:静止/移动(Still/Moving)”双展将由卡托纳艺术博物馆(Katonah Museum of Art,简称KMA)与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波坎提科中心(The Pocantico Center)联合展出。此次秋季的双展作为庆祝舞蹈家、编舞家、视觉艺术家、电影制作人和全球文化大使的跨界艺术家沈伟30年艺术生涯的特别呈现,为观众全面展示沈伟三十年来跨越舞蹈、绘画与影像的创作轨迹。
“静止/移动”这一标题,最早源自沈伟2011年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同名作品。他解释说:“生命体总在运动之中,即使是看似静止的物体,也有能量在其中流动。我的绘画虽然是静态的,但每一笔的速度、方向与力度都蕴含着运动的痕迹;而舞蹈虽然流动,却也常抵达片刻的宁静。”在他看来,“静”与“动”之间并没有空格——它们始终相连,呼吸相通。
![]()
《连结·转化》(Connect Transfer),创作于卡托纳艺术博物馆,2025年10月19日
沈伟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我在纽约创作的第三十个年头。我的绘画启发了舞蹈,而舞蹈又反哺绘画——两者密不可分。它们都关乎能量、节奏与生命的流动。”卡托纳艺术博物馆的展区将聚焦2000年以来的创作阶段,呈现他如何在绘画中探索运动的可视化。观众可以在画面中“看见”音乐的节奏与身体的律动,也能通过影像看到舞蹈动作如何被转化为画布上的线条与色块。“世界被人为地划分开来,但艺术不应如此,”沈伟说,“当我学会了西方技法,我无法不将它们融入创作。艺术的多层次,让观众感受到更深的共通性。”策展人马普索普评价道:“沈伟的创作——无论是舞蹈、绘画还是诗歌——始终相互关联。他的创造力没有边界。”对沈伟而言,舞蹈与绘画不过是同一个艺术呼吸的两种节奏。他让舞者的身体成为笔,让舞步成为笔触,把运动的能量凝固为视觉的诗行;同时,他又让绘画回到舞蹈的律动之中,让静止的画布呼吸。正如他所说:“舞蹈如书法,画笔如身体。”
与此同时,波坎提科中心的展览将展出沈伟的最新绘画——疫情以来创作的“心景”系列。这是一种抽象的精神风景,以滴洒、倾注与层层堆叠的笔触,构筑出内在灵魂的景观。在波坎提科中心,策展人卡特丽娜·伦敦(Katrina London)介绍说,沈伟在绘画中使用了极具实验性的材料组合——油画、丙烯与水彩共存,薄涂与厚积相互叠加,几乎形成了他独创的技法。在《反射元素》(Reflecting Element)系列中,他仅使用一种深棕色颜料,在黄色底布上多层叠加,呈现出如熔岩般的流动质感。暗色的表层之下,仿佛潜藏着一层灼热的光。
![]()
沈伟《心景》(Mindscape)系列作品
沈伟的创作跨越媒介,却始终保持圆融一致。出身于湖南湘剧世家,他几乎是在舞台后台长大的——父亲是剧团导演兼书法家,母亲在演出公司工作。从小,他就在歌声与笔墨之间找到艺术的平衡。八岁开始系统学习艺术的他,后来兼修唱念做打、武术、书法与绘画。1989年,他在美国现代舞节(ADF)项目中学习现代舞,1991年共同创立中国首个现代舞团——广东现代舞团。1995年赴美后,他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1999年的作品《声希》(Folding)让欧洲舞坛为之一震,也促成他2000年创作《天梯》(Near the Terrace),确立了他在国际舞坛的地位。三十年间,沈伟始终在“静”与“动”的往复中,书写生命的节奏。从湘剧后台到当代艺术殿堂,他以身体为笔,以时间为墨,让艺术在呼吸中重新获得生命。
![]()
沈伟在《连结·转化》(Connect Transfer)创作现场
在2024年英国清华校友会主办的“首届清华校友伦敦艺术展”中,沈伟老师不仅亲临现场担任指导嘉宾,更以艺术家身份参展,用自己跨越编舞、绘画与诗歌的多重创作经验,为青年艺术校友带来深刻启发。他的多重身份与自由创作姿态,引发了校友们对于“艺术作为修行、身体作为语言”的深层思考,也由此开启了一扇通往“无界之境”的大门,激发了更多关于艺术路径的探索与想象。这段始于伦敦的相遇,在大洋彼岸延续生花。英国清华校友会秘书长高远女士应邀赴美出席“沈伟:静止/移动(Still/Moving)”双展开幕式,亲历这一跨越时空与文化的艺术回响。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