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2025年11月11日,“博伊斯在中国:2013-2025回顾展”即将在昊美术馆启幕,策展人杜曦云。展览持续至8月31日。
鲜活的博伊斯
文/杜曦云
“达达主义”取消了艺术和生活的边界后,非艺术、反艺术极大地拓展了“艺术”的可能性。但“达达主义”在价值观方面的虚无,直到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1921-1986)才被明确地填补了。“杜尚的沉默被高估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社会雕塑”等激进话语背后,是坚定的信心和温暖的盼望,与博伊斯的超验信靠息息相关。
博伊斯洞察到了现代性“祛魅”的后果:高扬理性与科技,却让人丧失了灵性。于是他宁愿向死去的兔子解释绘画,和荒原狼朝夕相处,来反照现代人的症候。他在美学方面尽情激进的同时,在精神上则与远古的灵媒遥相呼应,让“社会活动家”和“文化巫师”等身份融为一体,并用爱与救赎来抵抗非理性的幽暗解构和放纵癫狂,让断裂的现代性和过去、未来接续起来。
![]()
行为艺术《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画作》,约瑟夫·博伊斯,1965,照片,昊美术馆馆藏
博伊斯当年的很多言行被世人贬斥为痴人说梦,但事在人为——在激情、勇气和智慧的驱动下,他把很多“不可能的妄想”变成了真切的事实。他对爱与救赎的温暖信靠,有效驱除了虚无、绝望、冷漠、低迷、颓废的迷雾,即使那些充满盼望的种子要在冻土中艰难地经历漫长岁月,但在预定的日子里依然奇妙地破土而出、开花结果、蔓延四方。历经波折的《7000棵橡树》,在博伊斯过世一年后(1987年)栽种下了第7000棵树苗,如今,棵棵大树荫庇后人,感动人心。
![]()
![]()
约瑟夫·博伊斯在1982年德国卡塞尔发起的《7000棵橡树》艺术行动,图源网络
![]()
2021年的卡塞尔城市景观,图源网络
作为杜尚之后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博伊斯对中国当代艺术界也影响深远。从1980年代开始的越来越广泛的传播,让博伊斯被更多的国人知晓。1990年代以来,激情开拓的中国艺术家们用种种巧妙的方式介入社会,或用惊世骇俗的行为刺激常规成见,博伊斯的理念和行动作为范式或隐或现。
昊美术馆在十几年前系统收藏了博伊斯的几百件作品和文献后,持久而有序地传播着博伊斯的艺术成就和生命能量。既和中国多家美术馆、美术学院开放合作(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武汉芷美空间、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当代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也在本馆举办了《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 × 白南准》和系列项目《我与博伊斯》等。
文明如流水,艺术无国界,敬天爱人的精神转化为生动感人的美学能量,是可以普世流传的。博伊斯深厚绵长的理念和勇敢坚韧的行动,以及恣肆奔涌的美学,在他有生之年已成为当代艺术的标竿和范例。在世界秩序剧烈调整,熵增加速的今天,艺术的能量似乎越来越衰减,艺术的受众似乎成为了沉默的黑洞。这时回顾博伊斯的言行,推敲他在特定的时代、社会中如何激活和释放艺术的大能,在当下可以产生更丰富的启发。
关于策展人
![]()
展览信息
博伊斯在中国:2013-2025回顾展
Joseph Beuys In China
展期:2025.11.11-2026.08.31
策展人:杜曦云
支持机构: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歌德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互联、芷美空间、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地址:昊美术馆(上海)一楼展厅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主办:昊美术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