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年4月7日上午,“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
![]()
![]()
![]()
“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开幕现场,嘉宾们现场“写”竹
![]()
![]()
![]()
![]()
![]()
“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开幕后,嘉宾与观众涌入展厅,被展陈和展品深深吸引
“东方美学的浸润之下,竹从个人居所的爱好到圣人的哲思健行;从散文化的日常性到诗的意韵超越,整体地开辟了一个精神上的普遍世界。这就使得'竹'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是一种普遍的'用',更是一种带着精神亲和力、带着自身肉身之感和人格倾向的生命温床。怎样善待自己的土地,这是自古以来所有民族的潜在的生存命题。竹子,正是东方民族解决这一命题的生动写照,是东方精神得以超越万物的核心意象。”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如此说。
2018年4月7日上午,“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幕。亚洲地区(主要是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或地区)30余名竹工艺师、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在竹林沧浪中亮相。正值中国美院九十周年校庆,而“竹”,正是东方精神得以超越万物的核心意象,故此展既蕴涵着生生不息的生活世界,又是东方精神持续升华之无尽藏。
民艺馆的展览,永远突破常规的“展示”十分值得期待。本次展览的空间设计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造园工作室的王欣与孙昱,以“隔林风浪 起伏箫笙”为主题,“竹”为主体,通过空间的叙事,融视、听、嗅等多方位感官于一体,将造景、陈设与藏品链接,系统化地营造了“东方竹”的传统意趣。
![]()
![]()
![]()
![]()
![]()
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展厅内景(王欣供图)
自然之殿观无声天籁
数十步地破清林沧浪
文/王欣
竹林之爱,在于其清其纯,在于其气其节,是高士精神的林立。竹林之密,代表了隐遁,迷宫一般的傲气;竹林之疏,代表一个包容,林子是大胸怀。竹林之均,代表了一种平权,自由的同游与漫谈,无座次,无贵贱。在中国文人的世界里,它是自由的学术之地。
竹林是“千柱厅”,一个自然的森森大殿。在一座自然大殿中观风浪,万千竹爿的而去,即是万千箫笛笙管的集聚,箫笙之音,以风浪之形来物化,听觉借视觉再现,丝竹升涌,造无声之振聋发聩,扑面而来,将人席卷。密林间望风浪,即是在物象的竹子里框取了音律的竹子,这是一片通感情境:隔林风浪,起伏箫笙。即,在自然之殿观无声天籁。
以竹林与沧浪作为开幕,即是中国人的自然观与风骨观。第一观,就是进入的关口,自然关,风骨关。竹林与沧浪都是一种转换,文君避羲之,穿林而隐;渔父破沧浪,踏歌而去。借竹林以革面,借沧浪之水以洗心,在数十步地间,受自然精神之训格与灌顶沐浴,破得境界,通过这个关口,我们追往以竹代言的魏晋精神。
![]()
![]()
![]()
![]()
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展厅内景
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
展 期:2018年4月7日 — 2018年7月6日
开 幕:2018年4月7日 上午11:00
地 点: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1 — 8号展厅
总 策 划:许 江 / 杭 间
策 展 人:吴光荣 / 章俊杰
此展好看。踏入展厅,翠绿竹林先入眼帘,穿其而过,则是一片竹浪飘摇,观者被携裹而上,顺势而行,随后各式古代、现代、当代的竹制品散落其间,如落地珠环,蜿蜒前行,各等绿色、橙色、黄色、白色、翠色等洋溢层叠,却不会看花眼,只觉丰富舒心矣。
此展好闻。因辅以大量竹片,由此展厅内弥漫着源自竹身的清香,清神且雅致,十分奇妙。
此展好玩。展线末端,有一处由竹搭建而成的表演空间,现代舞者会即兴表演,在光影掩映下,每次都有不同。紧临着的,是一处竹巢与竹梯,诱惑你爬上进入,而展厅外,亦有几处竹梯与其相呼应,同样有诱惑:爬不爬?
据亲测,这是一个极其适合自拍的地方,尤其是阳光普照下,光斑粼粼中,可谓处处皆背景,时时按快门。
据悉,后续都是大晴天,还不快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展厅内景
![]()
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展厅外景
展览聚焦于亚洲竹生活艺术,包括“竹林艺谱”、“竹品风神”和“竹屋栖居”三个板块,从学院的角度把竹文化放在“东方学”的层面上,放在当代亚洲竹文化艺术的版图中,展示和研究未来竹生活艺术发展的可能性。不仅展示传统竹工艺、竹设计、竹营造,还展出部分有关竹的古代和当代的研究文献,竹艺教学、材料分解分析、竹加工工艺工具、竹造纸的影像记录等相关的内容。
“竹林艺谱”展示亚洲竹工艺。从湖北江陵出土的春秋时期的“竹笥”,到汉代马王堆出土的竹简,到传播到日本被正仓院收藏至今的唐代尺八乐器,竹在生活日用、文化传播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本板块藏品既有传统的竹编制器,也有各个国家手工艺人基于传统进行的创造性演绎。
“竹品风神”展示亚洲竹设计。近些年,竹设计兴起,“竹”的演绎往往成为设计师的恰到好处的表达方式,敏感的设计师从竹的各种维度去理解它:从材质、工艺解构进行重组,或从竹中提炼形式美感,或从日常功用剖析材料价值,开展新的设计,竹日益构成新的独立的话语体系。本版块邀请的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日本、印度等国家的竹设计师,他们多年执着于以竹进行的设计探索和实验,形成了竹设计的一股风潮。
“竹屋栖居”展示亚洲竹营造。建筑设计师所做的各类“竹之屋”,试图通过一种诗意建造,拓展建筑学类型,以及建筑界面的模糊性,竹造如何面对和解决结构与装饰间的分裂,建造的社会性、材料和工艺的在地性等从不同维度激发了现代建筑设计师们的新探索。其中民艺博物馆的设计者、建筑师隈研吾先生也以他“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的建筑模型参加展览,该建筑是当代建筑设计师里较早采用竹材用于设计的典型作品,在竹营造领域具有代表性意义。
部分展品
![]()
竹刻《松戏图》老砚台盒 中国 黎晓收藏
![]()
交干拂云 日本 王传峰收藏
![]()
竹笔筒 中国 杨安收藏
![]()
摇翠 日本 王传峰收藏
![]()
食篮 中国安徽绩溪 民国 沈国强收藏
![]()
新簧清幽 日本 王传峰收藏
![]()
小竹水盂 中国 吕启昭收藏
![]()
提篮 中国浙江东阳 黄树银
![]()
8祝ぐ 残影 日本 中臣一
![]()
The Tree 印度 Sandeep Sangaru
![]()
折景亭 中国 陈浩如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邹萍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