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预告 | “山花迷人眼”彭康隆个展即将亮相广东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e6b96a49c44aa360009bd4774be30129.jpg

  当代重要的水墨艺术家彭康隆(1962年生于中国台湾),将在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呈现其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机构个展“山花迷人眼”,为国内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全面梳理其独创融合山水与花卉两种题材的当代演绎。展览由广东美术馆主办,墨斋协办,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任总策划,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邓锋担纲策展。展出近90幅珍品,时代跨度25年,其中多件超长手卷、巨幅画作与特制屏风等均系首次在中国大陆亮相!

  “迷”是此次展览的题眼。彭康隆以缠绕、积叠、漂浮、满密的笔墨线质,别具一格地将山水与花卉交织构成,逼人眼目,撩人情绪。山水与花卉的空间节奏起伏,引人入胜。其笔墨呼应其个性,率性直接,充满动势,随机生发。其设色、墨韵与粗麻纸质的相互碰撞,营造出超载的逼人感与吸入感。

  学者赖毓芝对彭康隆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此种具有矛盾、转换、变形的空间与造型,以及与极具表现主义特质的线条并置,使得彭康隆早先已发展出的风格与母题,进一步转化为一种能够随时有机变形的存在形式。而这种自由的向度,也许正是彭康隆历经20年、透过对惯习的持续解构与内化后所达成的一种松动与解放。”

  彭康隆的创作生涯横亘20世纪80、90年代至今,在东亚地区具有广泛的知名度。他早年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水墨组,系统地接受了传统绘画笔墨系统的严格训练,尤其对北宋以来的巨嶂山水、吴门画派的细密风格和董其昌一脉的文人画有较深入的心得。在结合个人人生体悟以及文化、哲学方面的思考后,彭康隆主要致力于山水画、花鸟画的创作以及两者的相结合,其创作风格静谧、幽深而充满技术性细节与情绪性表达。他的理念与作品,共同构成了水墨画在当代如何进行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案例。恰如《纽约时报》的评价:「其繁茂丰盛的画面,仿佛是当代对古代文思的一种巧妙回应。」

  2023年秋,北京墨斋举办其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引发广泛关注。时隔两年,此次大型个展毫无保留地汇聚彭康隆从艺生涯至今的代表性佳作。策展人邓锋表示:“绘画是彭康隆生命状态的全部,喜怒哀乐之外,还包括欲望,矛盾,骚动,恐惧,孤独,挣扎……”等待观者来探山花之迷,也可借此照见真实的自己。

【部分展出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8c8abd1e37163bab5694f342eca8442c.jpg

彤天栽玉, 2022, 240 x 145 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b19a462ee7fc67470379bf3e0d0a4529.jpg

恶之华 二之一, 2022, 141 x 70.5 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61eb69dc4c69c7eaf43b8251601ed586.jpg

山水脉搏, 2022, 184 x 147 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e21146659317169854f778e286447ea7.jpg

血蕈, 2018, 144 x 155 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133a7d0c4405324ca79cf7efba9736a9.jpg

山阴道上, 2021, 144 x 79 cm


  【展览信息】

  广东美术馆 — 《山花迷人眼:彭康隆水墨画展》

  • 地点: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三楼9号厅与11号厅

  • 展期:2025年11月14日-2026年3月8日

  • 开幕:2025年11月21日(周五)

  策展垂询:余国梁 yee.craig@inkstudio.com.cn

  媒体垂询:顾灵 13501663829 opensmile@linggu.org

  【关于艺术家】

  彭康隆(1962年生于中国台湾花莲),1988年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水墨组。他的风格主要受到17世纪画僧石涛(1642-1707)和髡残(1612—1674年后)以及现代山水大师黄宾虹(1865-1955)的影响。

  中国绘画史一直以来都将山水和花卉归为两种不同的题材,有着各自的隐喻语言、技法、代表人物和发展史。而彭康隆或许是除近现代书画家黄宾虹(1865-1955)以外,首位尝试将这两个独立题材加以融合并探索的水墨艺术家。黄宾虹在结合山水与花卉上的艺术突破在于运用花卉的笔法来转化山水,而彭康隆则反其道而行之,用山水的笔法和纵深开阔的构图来处理花卉,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2020年以来,彭康隆开始探索以北宋山水为灵感的巨幅构图形式。自明代沈周(1427-1509)、董其昌(1555-1636)之后,到清代的王翚(1632-1717)、龚贤(1618-1689),再到近现代的黄宾虹,山水画家开始不断探究如何将北宋宫廷山水的构图尺幅与元代文人画中极具个性和表现力的笔法相结合,并以集此二者之大成为目标,不断实践。而彭康隆「集大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仅是将宋元明清的构图和笔法融会贯通,同时也将山水和花卉这两种题材进行交叉融合,相互渗透。

  彭康隆近期在台北大院子举办《观花匪禁》个展(2025年),广受赞誉。其近期作品也曾在北京墨斋举办的「集大成,得卓然:彭康隆的花卉山水」(2023-2024年)、纽约亚洲艺术周举办的「春华似锦」(2023年)、台北大院子举办的「翠微之宴」(2021年)、日本京都文化博物馆举办的「无孔笛」(2019年)、香港苏富比S|2举办的「道殊·同寻于墨」(2017年)、纽约苏富比S|2举办的「水墨:万花源季」(2015年)等展览中展出。其作品被台湾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富邦文教基金会、阿布达比皇室收藏、瑞士日内瓦水墨基金会及广东美术馆永久收藏。

  【关于墨斋

  墨斋常驻北京和纽约,旨在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的项目包含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韩国,以及日本的战后和当代艺术家,其中包括边凯、冰逸、张耀煌、陈海燕、戴光郁、何云昌、熊辉、黄致阳、井上有一、马文、郑光熙、康春慧、金钟九、李仁、劳同丽、李津、李华生、林贤洛、林玉相、刘丹、 Ren Light PAN 、彭康隆、苏煌盛、陶艾民、曾建颖、韦邦雨、王冬龄、王天德、魏立刚、徐冰、杨诘苍、郑重宾,并展出多媒介作品,包括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表演、摄影和影像。自2012年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请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博物馆,弗瑞尔与萨克勒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芝加哥美术学院,波士顿美术馆,布鲁克林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和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