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科技的发展,
电脑的出现,
会让版画人有一种危机感!
这些只有搞版画的人,
才有那种危机感,
而搞国画和搞油画的人可能没有那么明显。
![]()
张桂林作品 记忆一 2008年作
电脑科技的出现对各行业的冲击都很大,
比如说像电脑版画、美术字的出现等等……
![]()
张桂林早期作品
就拿美术字来说,
农村的小孩接触过电脑,
你跟他们讲,
想要什么样的美术字,
他们从电脑一输就能出来了,
而且非常漂亮,
要什么字体有什么字体,
所以现在还有谁拿大笔去刷美术字去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这种现象呢?
这也让很多版画人值得去深思!
其实书画君认为,
传统版画和电脑版画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就像胶片和数码照片的区别一样,
手工的艺术品会有更多的“人”的因素在其中,
可以让作品附有“人情味儿”,
而且手工艺术品制作工艺的多样性
和最后呈现出的艺术形式的丰富性也是
电脑版画所不具备的。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丝网版画的制作工艺,
首先,
创作者要在丝网上放置一个形状,
形状的其他部分都被紧封住,
顏料只会透过你设定的轮廓滤到纸上,
画面里出现了多少种颜料,
就说明它一共套上几版的颜色。
![]()
Andy Warhol与他的同事正在涂上颜料
举例来说,
草间弥生的南瓜,是黄与黑的双色套印。
先要印制出一版完整的黄色覆盖在所有的范围,
再将指定区域要的黑色盖上,才能完全无缝隙,
若仅用两版颜色就能营造出很缤纷的视觉效果,
由此可见艺术家对画面空间掌握得很好。
![]()
草间弥生的《南瓜》
在20-30年代,
“丝网印刷技术”是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工业中,
直到丝网照相制版的技术出现后,
它才从印刷中的商业复制转化为“丝网艺术”。
另外,等到1925年后“照相制版”技术的完善,
艺术家将摄影的物像进行曝光制版,这也成为丝网版画的特色之一。
目前来说,丝网版画能与各种领域结合,
被广泛地运用在衣饰图案、产品设计等。
![]()
图片出于丝网版画工作室IdleBeats
现今,版画相较于其他画种多了“复数性”,
就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而论,版画相对于其他画种的价格要低廉,
更成为一条大众收藏艺术家作品的绝加途径。
通常丝网版画的创作数量在30-50张左右,
要如何保值版画的价值呢?
就是每一幅需有画家本人亲笔签名、
限定印数的作品编号、创作时间等,
以保证版画充分体现画家的创作水准和市场的流通量。
![]()
张桂林在版画上签名
丝网版画的通俗性,
让艺术更贴近民众,
年轻人能容易的将自我独特融入自己的艺术裡,
也表述自己的心声!
张桂林作品选:
![]()
日出 1981年作
![]()
老屋
![]()
张桂林作品
![]()
山村系列之十六
![]()
马系列之十六
![]()
张桂林,1951年生于北京,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同年留校任教。1990年-1991年应西班牙马德里美术学院的邀请,作为访问学者在马德里美术学院学习并在欧洲考察。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张桂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