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年元旦前夕,在上海京剧院,刘谦给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京剧界泰斗尚长荣先生赠送了他的水墨漫画《曹操与杨修·铁打的曹操》。作为“骨灰级”的京剧爱好者、湖南水墨漫画的领军者之一,刘谦对尚老说:“面似曹操谁能替,心如包公德艺馨。”这次所赠的戏曲水墨漫画(以下简称“戏画”)仅仅是近年来刘谦戏画创作的一个缩影。
此前12月上旬,由长沙市文广新局、上海虹口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主办的“海上有戏——中国戏曲人物画名家邀请展”在长沙博物馆举行,共展出56位中国戏曲人物画家创作的115幅作品。其中,著名戏曲人物画艺术家关良、丁立人、谢春彦、陈九以及中国京剧舞美元老级人物李文培均有作品参展。俞成林、刘谦等10余名湖南本土画家作品一起入选此次展览。
李文培先生曾这样评价刘谦的戏曲人物画:“拥有广博的戏曲知识,把戏曲的精彩瞬间用画笔展现,把形式和内容统一在特定的艺术语言架构内,形成一种生动有趣的风格,这条路子是对的。”
尝试最熟悉的题材,用水墨漫画表现戏曲人物
刚认识刘谦时,他脖子上挂个相机,貌似搞摄影的记者,后来才知道他是摄影、美术设计、绘画三栖,任湖南某主流大报的视觉总监、省美协水墨漫画研究会执行会长、省摄协新闻纪实摄影委员会主任。
刘谦从小生活在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父亲是报社编辑,母亲是花鼓戏剧团的台柱子之一。从2016年起,曾画过连环画、中国画多年的刘谦开始转型,尝试画自己最熟悉的题材,用水墨漫画表现戏曲人物。
《三娘教子》《探谷》《霸王别姬》《群英会》等经典剧目都是刘谦笔下的题材,剧中生旦净末丑角色的造型特征及服饰道具,他都能“信手拈来”,并使之生动有趣地跃然纸上。譬如他创作的《群英会》,周瑜宴请诸将和挚友,歌舞升平、酒兴正酣,置于画面中心的蒋干举头观看,成为宴会上的一个特殊“观众”,画面同时把周瑜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戏画除了场景的描绘、人物细节的展现外,还需注重题款文字与内容的契合,京剧《探谷》取自《杨门女将》中的一折,刘谦在画中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采药老人“抖袖”的功法,并题款曰“采药老人只有十分钟的戏,但小角色演出了大灵魂”。
赏刘谦的画,你仿佛能听到毛笔落纸的声音,看见那些笔墨如何幻化成山,幻化为水,幻化出生命。你甚至可以从这些作品中听到心跳声,这颗心或为童心,或为诗心,皆是真真切切,不与人隔。这样的画,初看一纸童趣和天真,再看就觉得通了天机,没有辜负天地生万物的本意。
吸收中西绘画元素,塑就“戏画”独特气质
这些年,刘谦的戏画创作从中国的剪纸、湖南隆回滩头的年画、皮影木偶戏等民间艺术中汲取了大量营养:他创作的“戏画”不乏滩头年画与剪纸的鲜艳通透,皮影戏里的虚实掩映、移步换形更是他所追寻的妙处所在。他的画很多地方看似不经意,却处处有真意;构图布局随意而为,却能左右逢源;有时将错就错,却能合情合理。可以说,朴拙憨稚的民间美术元素,富有装饰意味的形式审美法则,加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放达不羁的浪漫情怀、能画能演的独特技能,塑就了刘谦“戏画”的独特气质。刘谦的画不是在画“戏”,而是在“戏”画,它一反传统戏剧的审美表达,他的“生旦净末、唱念做打”完全是刘谦式的,是属于他个人的审美情趣。
今年6月,刘谦受报社委派,作为受邀的大陆媒体8名书画家之一,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赴台,参加“2018华人新闻界艺术创作联展暨两岸名家邀请展”。为此,他精心创作了两幅戏画作品参展,并把《贵妃醉酒》《文姬归汉》《西施》《夜深沉》等画作赠送给台港新闻媒体收藏。活动结束后,中国台湾云嘉广播电台将他创作的《夜深沉》装裱,置于该台大厅,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