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扬中这个大型艺术装置你见过没?
知道它叫啥不?
知道它在哪儿不?
面对小编的灵魂三拷问
小伙伴们答的出嘛?
答不出也没关系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好好港港~
这座大型艺术装置名为《休》
高16米 由60多艘渔船组成
是扬中市鱼文化博物馆大厅的大型艺术装置
出自国家博物馆前副馆长陈履生之手
![]()
图源陈履生微博
关于《休》的创作灵感
小编采访了陈履生老师
陈老师说
大型艺术装置《休》
是以长江休渔为背景所创作的
长江禁渔实施以来
沿岸各地都积极响应国家休渔政策
渔民们转变了生活方式
渔业休了,渔船也休了
长江生态环境好了起来
![]()
图源陈履生微博
看着这些被闲置渔船
陈履生萌生了创作念头
他将这些被闲置的渔船收了回来
用艺术的方式
赋予它们新的能量
让这些渔船重获新生
要完成高16米的《休》
组装工作并非易事
11月24日,《休》正式开始组建
为期8天
渔船的重量、高度、稳定性是难点
让每条渔船都展现出各自形态
且整体不失协调、美感,又是一大难题
为了《休》能展示出最佳状态
陈履生组装期间没有一天懈怠
在现场指导对每一条渔船进行定位安装指导
![]()
![]()
![]()
![]()
图源陈履生微博
经过复杂、高难度的组装
《休》终于完成了
通过不同角度
能够看到它不同的样态的呈现
有昂扬向上的、有向前的
也有层层叠加的
也有彼此相互关联的空间关系
……
这些渔船在陈老师的设计下“活”了过来
小编在施工现场也感受到了
这座大型艺术装置《休》
给人带来的不一般感受
视觉上十分震撼
第一次看到如此造型的渔船非常新奇
加上浓厚的长江鱼文化气息加持
给《休》有增加了几分气韵
这些渔船每个都有属于自己编号
![]()
每艘船都没有经过二次加工
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原貌
![]()
陈老先生还在这些船内加入灯带
打开灯带,《休》的视觉效果更为突出
![]()
图源陈履生微博
陈履生说
希望到时公众走进来
就能感受到长江休渔
对于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意义
用它可持续性的方式
来展现《休》以及博物馆的力量
对于作品《休》
这下大家是不是全方位了解啦~
那扬中鱼文化博物馆呢?
小编就简单介绍一下吧
![]()
图源陈履生微博
全馆将分为三个篇章
从鱼的进化
到我国与之相关的鱼文化发展历史
再到当下的长江大保护
从多方面呈现鱼文化的历史演绎
据说会有许多与鱼有关的文物哟~
让我们一起来提前欣赏相关展品吧
![]()
![]()
![]()
![]()
![]()
此外
馆内还设置了2万平米的体验区
让公众了解当下是如何通过人工繁育、
养殖鱼类从而满足大众生活所需的
扬中市鱼文化博物馆
将于202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
正式开馆
留足时间给大家安排出行计划啦
到时候一起到现场领略鱼文化的风采!
作者:赵紫妍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