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现场 | 慢赏手艺里的时光:苏州“拾得艺术空间”与当代手工艺的温度

2025-10-17 20:16

在万物追求“加速”的当下,苏州狮山大剧院新启的“拾得艺术空间”,以一场展期自2025年10月12日至2026年1月4日的《时间的风土:苏州手工艺的社会景观》展览,邀人停下脚步——这里没有快节奏的信息冲击,只有手艺与时间交织的文化暖意,既是区域文化新平台的亮相,更是对当代手工艺价值的温柔诠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853b79ca76c60f547b7d32aef04ccf2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7c15106d1ac08cb8843596112ccfdfd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b302c5dff92cebd017ff0f6f5dc12a61.jpg

开幕式现场

从“和合”到“共创”:公益空间的艺术初心

“拾得艺术空间”的名字藏着巧思,源自唐代诗僧“寒山”“拾得”的“和合”精神,1200平方米的公益空间里,240米展线不设距离感,只以“艺术共享·市民共创”为核心理念。它是寒山美术馆的“馆外馆”,却跳出传统美术馆的框架,把实验性展览、跨学科对话搬进市民日常,让艺术不再是殿堂里的符号,而是能亲手触摸、参与体验的生活元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693fb71817dee8950398510acc0e0e8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da95df5b5b6dbcc35e47d6126d46acfc.jpg

展览现场

由苏州高新文旅集团统筹,寒山美术馆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联合打造的这个空间,从诞生起就带着“服务公共”的初心。未来在这里,无论是一场手工艺体验课,还是一次艺术家对谈,都在践行“让艺术融入城市”的目标,慢慢生长为苏州高新区的文化新地标。

群星汇聚的“慢实践”:手艺里的时光重量

策展人布达说,这场持续至2026年1月的展览是一次“慢的实践”——不是刻意放慢,而是为了让人读懂手艺背后的时光。展览汇聚了姚建萍、刘建华、周建明、俞挺、倪小舟、陈虎、赖杭宇等五十余位来自苏州及全国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没有华丽的炫技,只有对工艺的虔敬:苏绣丝线里藏着绣娘劈丝成线的耐心,木雕纹理间凝着木匠顺应木纹的细致,每一件手作都带着“时间的重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27217889ceb13f6ed40548f733308b7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476cfbc7f65eda1ba1a9e55a490cfa0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92fd72157652dd7553ef214a7694ae8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7847db9751bfc5a7b640404ca119efd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c0d795e9cc9774664592e69658b3319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d934828cf15bde9bab39966fcb761cde.jpg

展厅现场

这种“慢”,是对快消时代的温柔回应。当人们习惯了“用完即弃”的商品,这些能陪伴十年、二十年的手工艺品,用肌理与故事提醒大家:美不止于表面,更在于背后的坚守。就像策展人所说,“慢”是为了重新校准人与物的关系,让我们在触摸器物时,能感受到这些艺术家对文化的热爱,对生活的认真。

风土、社群与可持续:手艺的当代意义

展览用“风土”串联起手艺的根——苏州的桑蚕丝、本地染料,成就了苏绣与蓝印花布的独特;江南的气候与人文,塑造了手工艺的温润气质。手艺从来不是孤立的技艺,而是“土壤、气候、人文”的总和,是苏州风土的“活记忆”,让姚建萍的苏绣、周建明的作品等都带着独属于这片土地的印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5dea45e153f00282b33fb17b509f98b1.jpg

《包器》, 李荣,果实、大漆、金银器工艺 (摄影:易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7f595c11a3c7667c67eebb39dcb28172.jpg

《传统苏派绣眼素笼》 张琪林  玉竹 (摄影:易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9530252a9425695f7252cb4a465cb94f.jpg

《断竹》 倪小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a9e44b05fae8b56bc6f59b18933103f7.jpg

《荷露》 梁雪芳  刺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d5a2d2f57a3b2a02b943c1f9af576788.jpg

《核舟记》  周建明  广东产乌榄核 (摄影:易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9ce4c01530595823845b8abfede4f6a4.jpg

《黑金白度母》  陈晓君  缂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ff01c9de906e9f110e2ac2cfdb15bcad.jpg

《蓝色重生》 俞君瑶  真丝及刺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ebb54235e0fd856892595609e121e047.jpg

《漆框缂丝团扇》 孙网官 陈晓君 蔡念群   缂丝及大漆 (摄影:易都)

同时,手艺也是维系社群的纽带。师徒间的技艺传承,不只是手法的传递,更是信任与伦理的延续;工坊里的协作,让陌生人因共同的热爱连成社群。而手艺倡导的“耐用、在地、可修”,更契合了可持续的生活理念——一件手作器物的长久陪伴,本身就是对快消费的温柔反驳,为当代生活提供了更有温度的选择。

三种姿态:让老手艺活在当下

展览最动人的,是展现了包括参展艺术家在内的当代手艺人的活力——他们不再是“守着老手艺”的形象,而是以三种姿态让手艺新生:“在地探索者”深耕苏州本土,像部分艺术家那样挖掘本地材料的潜力;“传承再造者”懂传统、也懂当代,把老技艺融入现代设计,让苏绣走进日常家居;“跨界实验者”打破边界,让手艺与科技、艺术碰撞,开出新的可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8ffca8bcebce11d045c49113020c9720.jpg

《四神扳指》 葛洪  和田玉  (摄影:易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399ddb5cc373654b0cd12311609b6f2e.jpg

《太湖美》 姚建萍  刺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479dba84ac939bc86ca15a8ebfab547b.jpg

《逍遥椅》  陈虎  榉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aedf208cfcfd7e94bc175fad1262d3ad.jpg

《玉米》 刘建华 和田玉  (摄影:易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6d75fde4561152ecef757d4ce183758d.jpg

《月曼清游图》 薛金娣  刺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ee99839e90038277f9350fe6088b6d3e.jpg

《纵横四海》  吴文胜  纯银鎏足金15克

这三种姿态,让苏州手工艺从博物馆里的“文物”,变成了活在当下的“有机体”。它们证明,手艺的传承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坚守中创新,让老工艺能适配当代生活,被更多年轻人喜欢、接纳。

当走出“拾得艺术空间”,或许会明白:这场展览,与空间的意义,不只是呈现艺术家们的手工艺之美,更是在快节奏里,为人们留住一块能慢下来的角落。在这里,我们拾得的不只是一件手作,更是对文化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那份藏在手艺里的、久违的时光暖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493f8c59de48e8dad3acfe3887a2560d.jpg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