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郑希林砺金国画精品展
展览信息
展览开幕:2017年2月25日(星期六)15:00
展览时间:2017年2月25日-3月5日
主办单位:北京五色天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
承办单位:北京仁尊商贸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中国书画频道、中国文化报、新华网、新浪收藏、中国新闻网、雅昌艺术网、艺术国际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真正的春天虽还未来到,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纷纷扬扬,自己妆点出一派春色。
![]()
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
画家郑希林通过画笔
将我们大家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化成一场关于“春的展览”,
让我们感觉到了“春的味道”,
听到了春天的讯息,振奋精神……
让我们一起“奔向春天”
![]()
奔向春天
是那穿堂而过的梁间飞燕
奔向春天
是那扑面而来的翠绿满山
奔走在绿波荡漾、鱼儿嬉戏的水墨江南
奔走在春暖花开、蝶飞燕舞的北国山川
这里,正阳光灿烂,花开红艳!
![]()
![]()
![]()
春风红树惊眠处 似妒歌童作艳声
![]()
春风岁岁生空谷 留得清香人素琴
![]()
国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
花好月圆 相聚白头
![]()
无论你许也不许
这里
山巅已露出盎然生机
小溪已奏响春的序曲
土地张开饥渴的毛孔
嫩芽传递着春的消息
春风挥舞多情的彩笔
饱蘸诱人的鹅黄嫩绿
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绘满辽阔无垠的大地
![]()
![]()
![]()
![]()
![]()
![]()
![]()
![]()
绿水蜿蜒
青山迤逦
万木争荣
杨柳依依
任蓬勃的生命芬芳了花季
任绽放的激情灿烂着花期
![]()
![]()
![]()
![]()
![]()
“一花一叶出凡胎,笔墨到来五色开”
![]()
![]()
![]()
![]()
![]()
郑希林
号长乐斋主人,1946年生于北京,早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师从著名人物画画家蒋兆和教授。几十年来在中国人物画上潜心磨炼,不断研习探索,外师造化在中国画的道路上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攀登艺术高峰。他能够把砺金用在绘画上,是新的创举,也是新的突破!他的砺金唐卡作品曾被格西科才慈智木活佛,雍和宫主持嘉木杨图布丹活佛,中国佛教协会,泰国素博巴莫亲王,联合国副秘书长贝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收藏。
![]()
他是中国砺金第一人!
他师从著名人物画画家蒋兆和教授!
他擅长的不仅仅有花鸟、还有金碧山水、仕女、唐卡!
他是世界华人慈善基金会副主席!
他是联合国书画院中国区院长!
他是中国文学艺术联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
他是文化部人才中心高级美术师、高级书法家!
他是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研究员!
他是中国书画院副院长!
他是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他是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荣誉副院长、客座教授!
他是美国中国画学会誉副会长!
![]()
文/郑希林
中国的工笔画理事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使用“尽其精髓”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工笔画在唐代已经盛行起来,绘画技法日臻成熟。绘画的材料也有很大改进。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锤如银版,故做人物,精彩入笔。”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都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重要的位置,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意写实。
“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画在艺术性上的广度和深度,使中国画成为了一种综合艺术。诗画合璧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艺术美表现形式。使中国画不仅能满足感官的审美需求,更能体现内心的精神价值。我的每一幅作品都必是“诗书画印”集于一体的,而且近年来我在中国画上运用了“砺金”工艺,由为让人欣喜。砺金贴金这种古老的彩绘工艺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广泛被采用,它的特殊之处在于高出物面,并在它的上面贴金、银箔、上色等,具有厚度及华贵的感觉,同事可以增加立体感。如:敦煌223窑的菩提树干。人物身上运用了砺粉贴金工艺,形成了丰富的装饰效果。传统的做法是先把桐油加适量的清漆熬制,仔细描在砺线上,待八九分干时再贴金箔,过干金箔易于脱落,过湿则金银不光亮。
我的第一次尝试是在1989年,在完成绘画的一张佛像画时,我采用传统的砺粉贴金法为我所绘制的观音勾勒金线,然而令人烦恼的是,第一:胶不易干,我每隔1-2小时看一次;第二:胶的干湿不易掌握,干了成坨不成线,湿了成片没有立体线;第三:金箔容易脱落……等问题。我试着加了干燥剂、乳胶等材料,多少次的试验都让我感到失望,难道这一工艺不能使用在绢上和宣纸上么?1997年,在美国,一个人逛街时发现了一种颜料,这种颜料干的快,而且一次成形,干透了就高于画面。我如获至宝,买回家后试着使用,发现此种颜料并不贴服在画纸上,干燥后一碰就掉了,画纸卷起来不容易。接下来的日子里,每每在画画之余便拿出来调试,要解决的问题是:1.胶必需是有柔软度。经过反复的调试,解决了干湿的问题、立体效果的问题等等。最终材料的配比在经过一系列的试验之后成功了,然而,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在我的工笔画忠,我的佛像画、人物、花鸟、山水都是细腻柔美的线条,怎样能使金线更细尤其重要了,使用这种砺金胶时,勾的慢了粗细不均匀,勾的快了又断开了,所以每一条线我都力求一气呵成,并运用工笔画白描的手法,使之线条自然流畅。这种方法就一定需要有多年的中国画功力了,因为运笔的急缓和笔触的长短不同造成丰富多变的线条。
我把最初的砺金使用在我的唐卡画上,一幅“释迦摩尼”佛,砺金之后,画面效果立体感强,佛像庄严华美,金光灿灿。但是,在欣赏之后,我感到金箔之金过于生硬,没有浓淡变化,遂将金箔改用金粉之金,小粒六角形,长久不变的光泽,可以与胶调和并不与胶发生化学反应,应用此法砺金,佛像画的金线可发出柔和的光芒。我用极细的笔勾勒金线,使之画作日趋完美。第一张砺金唐卡完成了,我拿去找到北京雍和宫的嘉木杨活佛,活佛见到后爱不释手,捧在手里仔细观看,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之后,我将砺金工艺也运用在了我的观音像中,花鸟画中……在国画运用砺金,是我近年来大胆的尝试,取得了大家的好评,砺金工艺玲我的花卉作品大放异彩,令山水画金碧辉煌,令佛像画更加庄严华美。我深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让人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和传承,再现中国之悠久文化。虽然我的砺金只是中国传统工艺的凤毛麟角,但是我会在有生之年,不断地进取和探索,创造更美的作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
为了答谢嘉宾朋友们
一路以来对我们美术馆和郑希林老师的支持,我们
将拿出若干幅郑希林老师
亲笔签名的限量版画作为奖品送给大家
![]()
郑希林限量版画《读经观音》 尺寸:38cm*56cm
![]()
郑希林限量版画《吉利祥和》 尺寸:38cm*56cm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