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上海美学学会著名艺术评论家,典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黄明新老师观夏培民画展感言如下: 今天抽空去参观夏培民画展。展品时空跨度大,画种跨度也大。如果策划成一个兼带学术性的文献展,就更理想了,题目可称"永远的初夏如花",意指画家艺术生命力的永恒。 画展中最能打动我的还是夏老的人物画。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中国美术史中人物画如何转向山水画的。想当初魏晋"文的自觉"年代,顾恺之顶天立地人物何等传神。哪知日后"玄乐"之士走进山水画,所谓天地人,人越来越渺小,以致"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比例关系,成为山水画的规则。其笔墨乐趣只能是无以复加的山水之"皴"。 今日夏老笔墨当随时代,终于回归大写人物,并运用丰富的笔墨"皴"语言为人物画服务。其实"皴"就是"肌理",从夏老人物国画中,可见那创造性的笔墨肌理语言是如何深入到画魂之中。 于是我久久停留在夏培民的国画贵州奶奶 《侗家阿婆》面前,就象我久久停留在罗中立的油画四川父亲面前一样。那肌肤纹理,就象鲁迅白描的润土拥有松树皮一样的手一一给我刻骨铭心的触动。
作者:黄明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