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画老舍故居和他的邻居老屋
王树彬
作为海滨城市的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已经成为城市的美学符号。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青岛因国立青岛大学即稍后的国立山东大学的成立,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老舍等大批现代文人寓居,从而铸就了青岛现代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些文人们自身的文艺气质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交相辉映,焕发着独特魅力的城市之光。
现在,随着青岛的城市建设,大厦林立车流霓虹的都市景观逐渐湮没了青岛老城气息,当下的老城区慢慢显得落寞,甚至有些孤寂了。尽管老建筑老街道历尽百年时光的洗礼,但依然以其深厚的人文之光,照耀着这座城市,温暖着这座城市,守护着这座城市。
每当行走在错落有致幽静安详的老街上,驻足观望老城的某一条街道,某一个街口,某一个院落,某一栋房子,常常有一种错觉,仿佛看到在寓所窗下伏案写作的老舍,在街道转角处偶遇策杖而行的梁实秋,还有在海边礁石旁谈笑的沈从文……循着这份感觉,我开始拿着自己的画笔。
用绘画的方式去探寻青岛现代文人故居的想法,缘于2016年与朋友的交流,随后又多次去听朋友主持的青岛叁零文人系列讲座。逐渐地对青岛现代文人生活图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创作出了青岛现代文人故居系列风景。
一次次的寻访与描绘,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用绘画语言与这座城市进行着穿越时空的对话。一幅幅文人故居的描绘,我也愈来愈感到内心的明亮,对我来说,这样的绘画方式更像是日常的修行。
在当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有幸能以绘画的方式安身立命,守望内心的精神家园,青岛的老街,尤其是这些历经沧桑的文人故居,给了我绘画的激情,也使我在生活中更加明朗。
百年过去,青岛老街老房子的风景依然挺立在阳光下,现代文人故居的传奇也依然在流传,我深信我的绘画探寻之路永远有光在照耀…
![]()
青岛文人故居系列之《黄县路12号·老舍故居》 30cmX40cm 2017
![]()
青岛文人故居系列之《观象一路5号·林济青故居》 30cmX40cm 2017
![]()
青岛文人故居系列之《鱼山路33号·梁实秋故居》 30cmX40cm 2020
![]()
青岛文人故居系列之《福山路3号·沈从文故居》 30cmX40cm 2017
![]()
青岛文人故居系列之《鱼山路5号·闻一多故居》 30cmX40cm 2020
![]()
青岛文人故居系列之《观象一路1号·萧红萧军故居》 30cmX40cm 2017
![]()
青岛文人故居系列之《观海二路49号·王统照故居》 30cmX40cm 2017
![]()
青岛文人故居系列之《龙江路7号·赵太侔故居》 30cmX40cm 2017
![]()
青岛文人故居系列之《龙江路11号·杨振声故居》 30cmx40cm 2020
![]()
青岛文人故居系列之《黄县路19号·台静农故居》 30cmX40cm 2020
![]()
青岛文人故居系列之《湖南路7号·顾随故居》 30cmX40cm 2017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