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紫砂[名人]壶鉴赏(37)

 

 

 


紫砂鉴赏系列——民间陶艺家韩浩生

 

-----

 

 

来自:  200933220:25

 

 

 

    宜兴陶文化历史悠久,从新石器中期的史前文化,走过了漫长的几千年,而宋明时期产生的紫砂陶器则是宜兴陶文化的代表和植根,延续至今达到了鼎盛时期,记得从事紫砂行业开始,泥型工一直是在不断追求至善至美之境界的,直到前段时间回去像挖掘到了宝藏一样的发现了新大陆,有幸认识了民间陶艺家韩浩生老先生。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被收藏的了蜀镇黄龙山四号井原矿底槽青(现存世量极少),凡是玩壶的人都知道那是最顶尖的矿源,泥中之瑰宝,在韩老先生的家中却安睡了二十余年,所以备感珍惜,从练泥到最后烧制的所有工序都由自己一人完成,视心情状态而定,每月只制数把,作为一个年已古稀的老艺人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谢绝了很多的名利桂冠,比如职称啦,炒作宣传之类的。我行我素陶醉其中,韩老先生制壶,也是不盲从他人,只是借鉴与参考,主要凭个人感觉和悟性,倾注个人情感遵循传统工艺,古法成型,完全手工。制壶三十余载,颇有心得。先生认为(1)用黄龙山(底槽青)原料所制的茶壶,容易护养,新壶只需泡茶养护10—15天,颜色即截然不同,呈现玉石般的光泽,手感光而爽。(2)夏天在气温40余度的情况下,能泡茶72小时而不变质,保持原味不变。(3)用同样的茶,同样的水同时冲泡,用黄龙山(底槽青)原料所制的茶壶冲泡,味道尤其浓香、醇厚。
    “
一捧土,一生情。为了钟爱的紫砂艺术,为了保护和珍惜紫砂的传统工艺,让其发扬光大。韩浩生老先生可谓是放弃了太多太多,始终孜孜不倦默默无闻辛勤制作着,我相信历史会给他们这些执着的老艺人一个满意的见证。因为他们一路走来艰辛付出终究会得回报。
   
美钻无需嵌饰,黄金不必缛缀。只要高贵品质,都发放奇彩光茫。也愿紫砂文化越来越会给人们的生活平添很多品位和享受。(特约撰稿人 秋叶)

 

 

 

(编辑: )

 

 

 

Copyright 2005 www.fj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现代…韩浩绅  掇球壶

10厘米,口径5厘米

盖印“韩、浩生”,柄根印“韩”,底印“韩浩绅制”。

  掇球壶是清代邵大亨所创壶式,壶身为球形,壶盖为半球形,壶钮亦为小球形,因壶的造型似三个大小不同的球体叠在一起而得名。造型简练大方,是光货园器中的杰作,深受古今鉴赏家好评。后几代紫砂名手均有仿制,以此作为提高制壶技艺之范本,使他的壶艺水平产生了飞跃。

作者:多思牛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