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7-04 22:30
![]()
参展艺术家高科、梁伟员、郑智宇及到场嘉宾合影
7月4日,“是相?非相”绘画展在正和诚艺术空间开幕。本次展览展出青年艺术家高科、梁伟员、郑智宇作品共24幅,唐子韬、王志伟担任策展人。
梁伟员、郑智宇、高科并不只单单停留在对绘画语言的刻意追求,而是将绘画语言作为自己内在精神诉求的呈现语境。希望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视觉形式,将各自的思想感情溶化在作品中。
![]()
“是相?非相”绘画展展览现场
![]()
梁伟员作品
![]()
梁伟员作品
梁伟员从小就练习书法和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本科如愿考进了四川美院国画系,期间创作了“水墨山城”系列,毕业之后开始使用丙烯开始创做具有象征性和形式感的作品,这些作品都试图通过凝练的形式来表现出一种深层的内在精神,这种内在精神多是宗教性的。
他将佛经作为他的作品的蓝本,通过夺目的色彩与精细、互相交织的笔触形成他的佛经的形式转化,使用传统书法所表现出来的充满张力的笔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来阐述自己对当下文化现实的体验和追求。
![]()
展览现场
![]()
《无题NO5》 90X90cm 综合材料 2012 高科
高科创作则是从“偶然”和“随意”开始,他将画布平放在地上,随意的撒上油漆,然后再将画布竖立起来,油漆在重力的作用下,在画布上恣意的流淌,当画面达到艺术家想要的效果时,便人为的打断,将画布重新平放,直至油漆凝固。
在他的绘画中已经没有了所谓的点、线、面,油漆形成的流淌感和形式感成为艺术家情绪抒发的载体。慢慢的高科开始用铁丝人为的控制油漆的流淌,形成了类似中国传统山水的图式,这一过程中,从一开始的随意流淌所形成的非具象图式到用铁丝控制这种偶然性从而形成中国山水图式,高科将这些无意识的、偶发的因素转译为个人的语言,画面中潜意识的传达着自己的精神形态、审美追求。
![]()
展览现场
![]()
《脑海系列》 45x45cm 布面油画 2014 郑智宇
这次展出的郑智宇2014至2015年的作品大都以颗粒状或是几何抽象式的语言载体进行表达,无数个重复的等腰三角形或圆形构成了他的抽象画面,颜色多是灰色调,像是艺术家脑海里的虚幻的假想。
郑智宇的创作从自我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开始,正如他自述中所提到的:“总觉得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所带给我的刺激性和危机感会让我不知所措又试图将其纪录。而正是由于创作之初的这种冲动让我对无处不在的那些一般在百分之一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的颗粒物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那些颗粒物无处不在又不会消失。”他选择我们现实世界中常见的微粒作为表现的对象,通过去情绪化的方式处理画面的呈现效果,达到一种游离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视觉情绪。
![]()
展览现场
![]()
《脑海系列》 45X45cm 布面油画 2015 郑智宇
![]()
《脑海系列》 45X45cm 布面油画 2015 郑智宇
![]()
《无题NO3》 90X90cm 综合材料 2012 高科
![]()
《无题NO11》 120X120cm 综合材料 2012 高科
![]()
《红色好空间》 200cmX100cm 布面丙烯 2013 梁伟员
![]()
《蓝色好空间》 200cmX100cm 布面丙烯 2013 梁伟员
![]()
《生长》 180X60cm 布面丙烯 2012 梁伟员
来源:艺术中国绘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