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 凹凸之拓:李秀勤专题作品展 】
LI XIUQIN TOPIC SOLO EXHIBITION
艺术家 | Artist 李秀勤 策展人 | Curator 王 林
开幕 | Opening 1.13日 周五晚 19:30 PM
展期 | Duration 2017.1.13日-3.13日
地点 | Address 人可艺术中心 杭州市中山北路1号
【展览序言】 / 王 林
我和李秀勤是多年的朋友和同道,尽管身处四川美院和中国美院的不同环境,但她的创作成果却常在心中,息息相通而历历在目。不独是因为秀勤生性豪爽,有点儿“女汉子”的气质,还因为李秀勤之于女性主义、之于雕塑意识、之于社会教育、之于盲人特殊群体、之于公共艺术营造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炽烈的热情。在我的印象中,李秀勤就是一个为艺术而生的人。任何时候谈论起新近创作,总是神采奕奕,目光炯炯,仿佛一下子换了个人。这是一位不知疲倦、不断催生创造性的艺术家。在功利至上、消费至死的中国,李秀勤始终活在观念与智慧之中。因为有这样的通灵者,世界不只是平的,人生不只是囧的,历史也不只有虚无和虚妄。
李秀勤从问世作品入手,就开始介入男女、授受、阴阳、刚柔等以凹凸为契机的艺术生成之道。作为雕塑家,仅仅关注主客关系的质材实体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视觉惯性所致,艺术生产意识形态化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抵抗集体对个体的权力操控,只能来自异质性的力量,即触觉对视觉的改变。当质材与实体因技术固化而成为样式之时,身体的作用则被隐匿、被埋没。李秀勤雕塑创作的意义就在于:以感知身体和身体感知改变质材实体,其意义发生的可能性由此敞开,成为个体自由得以发挥的活动空间。这正是当代艺术通往生命智慧与存在价值的道路。
凹凸拓印,是李秀勤艺术作品的一个方面。她把三维实体——无论是凹进还是凸出的对象——打开,甚至是四维时间性如捏塑行为或发声过程加以选择,造成不可定向的空间变换。此时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张纸上的两个面,而是拓朴学意义上的空间连续,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莫比乌斯曲面。对李秀勤来说,连通与转换成为此次专题作品展的主题。她把内部和外部连通,把可见和不可见加以转换,其作为必然赋予质材实体以抽象性质,而这样的空间抽象正是身体与灵魂发生作用的地方。在此,形式和形态可以通过在地性场域、现实文化语境和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自主地生成意义。审美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但并非全部,当代艺术不仅是美学的,而且是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最为关键的乃是方法论问题。
我曾惊叹李秀勤的一件作品:观者走进折转通道入口,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进入展厅。这是一个关于盲人的展览,触摸黑暗不只是象征,因为对盲人而言,质材实体只能和身体感觉发生关系。他们连通和转换的是什么?是世界的形状,是眼睛不能见而心灵可以看见的光明——李秀勤就这样赋予了触觉以视觉乃至身体与生命的灵性。拓印不过是探索空间的一种行为而已。我想,这篇短文已不用再说什么,阅读李秀勤的专题作品自然会明白:所谓艺术情怀,无非就是对人、对灵、对物的悲悯。
是为序。
![]()
策展人Curator 王林 Wang Lin
1949年生于西安,长于重庆。是中国美术界近年来非常活跃、颇具影响力的美术批评家,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景观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规划委员会专家。曾经组织或策划了《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资料展》1-6回、《上海美术双年展》、《“再看77、78”艺术作品邀请展》等多个具有影响的大型展览。完成了重庆洪崖洞传统民居风貌保护性开发、丰节白帝城旅游开发、重庆南岸区慈云老街历史风貌区和重庆大轰炸展览馆、重庆啤酒艺术节等策划规划项目。近年来,在海内外刊物上发表了《反省当代艺术》、《艺术在今天的使命》、《精神批判在当代的意义》等美术评论近300篇。
![]()
艺术家 Artist 李秀勤 Li Xiuqin
著名当代艺术家。1953年生于青岛,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88年赴海外留学,于英国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研修,1990年于英国曼彻斯特大都会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获硕士学位。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工作、生活于杭州。
【开幕彩蛋】
开幕式当晚,艺术家会为大家准备一场特有年味儿的神秘互动,介时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期待你的参与!
![]()
![]()
来源:2017-01-08人可艺术人可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