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钮博作品 林色可忘机 46cmx35cm 2018年
钮博
另署游博,散逸斋主。
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师从贾又福
荣宝斋画院中国书画家高级研修班,师从李少文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师从姚鸣京
中央美术学院姚鸣京教授山水高研班特聘讲师(助教)。
《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
山东当代山水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工委理事。
![]()
由山水画说画家钮博
文/边平山
画的好坏一直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有问题就总想找个合适的解决方式。艺术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它的抽象概念,抽象的本身一是人,二是物,两者之间因人而物异。譬如:两个男人眼中的一个女人答案是不同的,这不同来自于两个男人心里的不同感受。艺术的欣赏与对艺术的追求两者有很大的区别,欣赏是一种享受,而追求是一种劳作。我既欣赏前辈大师们的杰作,同时也常常被同辈艺术家的勤奋而激动。
关于传统山水画,我有个看法,按传统审美角度来审视当代画家,也许欠公平。传统的山水以散点透视,心可随画神游,所以古人对一山、一水、一石、一木描绘得特别讲究,特别注意“讲究”二字。因为在真山、真水中并不一定都适合人去郊游,所以画家都幻想有这样一个境界,所以抽象的境界就变得越来越“讲究”。我们一起在平谷写生,我们看到山与山的壮美,同时也知道没有一个画家可以去重复这壮美的真实,却能站在不同角度来描述这山与山之间的感受。他是个很敏感的人,也许两个画家相遇并不需要语言,心和心之间会有很多感受,这种感受就是文化审美的结果。
![]()
钮博为高研班学生授课
钮博作品:
![]()
杨柳斜牵一岸风
68cmx34cm
2018年
![]()
写生图
68cmx34cm
2018年
![]()
写生图
68cmx34cm
2018年
![]()
苍壑碎玉夏生寒
97cmx45cm
2016年
![]()
拂云秋树入露凉
97cmx45cm
2016年
![]()
写生记事
68cmx48cm
2018年
![]()
晓云含雨
46cmx35cm
2018年
![]()
钮博写生
46cmx35cm
2018年
![]()
乱石跳素波
194cmx45cm
2016年
![]()
岩边树色含风冷
194cmx45cm
2016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