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指数|月度(2021年12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2022-01-07 09:08:09 未知
导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响力榜单”是雅昌艺术网从媒体角度对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与展览呈现进行全面搜集、记录与跟踪,从专业角度解读“策展人”每月所策划的展览在学术性、策划执行、公众认知及影响力、国际化推广、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与创新。
1
时间:12月2日 策展人:常旭阳 地点: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北京空间
2
时间:12月11日 策展人:张英超 沈阳红梅文创园
雅昌专稿| “你让我看到了你”60后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
3
时间:12月19日 策展人:策展团队 地点:OCAT深圳馆
4
时间:12月17日 策展人:策展人:鲁虹 地点:悦来美术馆
5
时间:12月19日 策展人:片冈真实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
6
时间:12月20日 策展人:俞可 地点:广东当代艺术中心
雅昌专稿&视频 | 范勃:不确定的当下 我们身心该依托何处?
7
时间:时间:12月21日 策展人:贾浅烦 徐欣晨 地点:九美术馆
8
时间:12月24日 策展人:孙华 冯予 赵一峰 地点:浦东美术馆
9
时间:12月25日 策展人:策展团队 地点:天目里美术馆
10
时间:12月28日 策展人:苏丹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策展人:常旭阳 刘野:皮埃尔·梅纳尔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在重复的差异中找到艺术的“光韵”
2021年12月2日,刘野:皮埃尔·梅纳尔在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开幕,此次展览由常旭阳担任策展人。
刘野:皮埃尔·梅纳尔 展览现场,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
Book Painting No.21 (Karl Blossfeldt. The Complete Published Work, Taschen GmbH, 2017)
布面丙烯 ,28 × 36 cm, 2018,Simian Collection
展览之所以命名为“皮埃尔·梅纳尔”,与刘野读到的一本小说有关。皮埃尔·梅纳尔是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在其一篇短篇小说《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中虚构的一位小说家。此次展览,刘野选择了卡尔·布洛斯菲尔德(Karl Blossfeldt)出版于1942年的《自然的艺术形式》的第47页、49页、61页、113页、115页来绘制。刘野给自己设置好游戏规则——像扫描仪一样地工作,殚精竭虑、敬小慎微地复刻摄影作品的每一处细节。但最终证明绘画与图像不能完全相同,每一种媒介都有其物质属性的局限和魅力,这是刘野感兴趣的,刘野的作品让我们在重复的差异中找到艺术的“光韵”。
展览现场:找不同
卡尔·布洛斯菲尔德 《自然的艺术形式》,242页,2017年版
Book Painting No.23 (Karl Blossfeldt. Wunder in der Natur, H. Schmidt and C. Günther, Leipzig, 1942, Page 49)
布面丙烯,32.4× 24.1 cm,2019,私人收藏
此次展览展出7幅与卡尔·布洛斯菲尔德有关的作品,整个现场的光线不是非常的明亮,还有展墙也做了深色的处理,营造了一种与画面非常契合的氛围,展出作品的尺幅都不大,观众进入展厅之后,可以在画面前静静的观看,当然感兴趣的观众也可以去《自然的艺术形式》书中,找到相关的图像与作品进行对比,这也是展览最有意思的地方。
策展人:张英超 你让我看到了你——中国60后当代艺术家邀请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你让我看见了你
2021年12月11日,“你让我看见了你”——中国“60后”当代艺术家邀请展在沈阳红梅文创园开幕,此次展览由鲁迅美术学院张英超教授做策展人。
鲁迅美术学院张英超教授在展览现场介绍展览
马德帆 《生命之树》 尺寸可变 毡子 2021
方力钧 《2016》 木刻版画 244×366cm 2016
策展人说,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为中国“60后”的当代艺术家们做一次展览。因为“60后”的当代艺术家既不同于“50后”艺术家的矜持老练和饱经沧桑,也不同于“70后”艺术家的尖锐敏感和融于潮流。他们游历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从沉浸于西式“古典、现代、当代”的影响 ,到“新生代”觉醒,他们“近距离”观察、表现生活,最终方向各异,他们在各自的艺术探索中披荆斩棘、各领风骚,如果将他们的作品连在一起,就是这一代人的整体自画像,他们本身就是一部中国当代艺术史。同时,他们知道内心想要的东西,就是生命中最值得坚持的东西,只有穿好自己的鞋,才能走好自己的路。我们透过今天所有在场的中国60后这一代艺术家呈现的作品以及他们奋不顾身探索艺术的生命态度,在这样一代人的艺术文本中“你让我看见了你”似乎就是这个展览想要表达的意义了!
展览现场:现场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
王庆松 《拿来千手观音》 180x110cm 摄影作品 1999
陈文令《甘地与小红人》 144x76x58cm 铜.大漆.不锈钢 2021
此次展览呈现了油画、雕塑、版画、观念摄影、装置、影像、连环画、水墨等众多艺术形式。除了行为艺术之外基本涵盖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各个方面。展览展场空间非常的宽敞,作品被错落有致的放置在展厅中,观众置身其中,可以看到艺术家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对时代的看法和态度。尤其在后疫情时代,艺术家重新对人类社会如何生活以及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对于观众来说,会引发很多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将会有更为直观的了解。
策展人:策展团队 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以艺术转化的方式唤醒我们对社会的责任
2021年12月19日,“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在深圳开幕,此次展览由冯博一担任总策展人。
由主策展人冯博一提出展览主题和整体框架,邀请11位身份跨界、兴趣各异的联合策展人:韩馨逸、何志森、缪子衿、宋轶、颜峻、杨紫、于渺、钟刚、周婉京、周翊&董菁,策划共十个单元的展览,通过全方位、多触点的策展角度,为‘OCAT双年展’带来新的活力。期望这次展览中的能量形成合力,为疫情后的复苏提供支持,以艺术转化的方式,唤醒我们对社会的责任。
展览现场
展览主题“飞去来器”是一种象征和隐喻,它既意味着全球化与在地性之间,在风险中相互影响和牵制的处境,又象征性地指涉出在认识论上对人类主体无限能力的崇拜,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所形成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甚至还会带来一种适得其反的结果。
展览现场:感受当代艺术多维图景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展场分布在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以及华侨城生态广场三个场地,为观众提供了移步换景的沉浸式艺术体验,想要全部看完展览是个不小的考验,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展览呈现的很多作品,不是简单地将艺术进行炫技或观念贩卖,也不能迎合艺术市场的喧嚣,而是敏感于时代、社会的变迁所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作品展示在户外空间,公众的参与也是作品的一部分,比如童文敏,《草坪》,2018年,行为,单频录像,5分58秒在华侨城生态广场,何志森策划了“人民(的)公园”单元,邀请Mapping工作坊、岳阳&徐腾、丘丹琴、文那、李波和张新军参展。以“公众参与”为关键词,让社区居民成为本届双年展的重要参与者,鼓励他们对作品的使用、挪用,甚至是再次创作。
策展人:鲁虹 水墨再定义: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水墨再定义
2021年12月17日,“水墨再定义: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在悦来美术馆启幕,此次展览由鲁虹担任策展人。
方力钧作品展览现场
史金淞作品《那边》展览现场
刘庆和作品《移花接木》展览现场
本展虽然是以水墨名义进行的,但其本身又不是一个纯粹的水墨绘画展,至多也只能算是一个与水墨有关的综合性当代艺术展。作为策展人,鲁虹并没有完全按照传统架上绘画的概念去看待水墨艺术的发展,而是基于新世纪以来的创作现实,一方面邀请了长期使用水墨媒介进行创作,并在创作观念与手法上强调当代转换的代表性艺术家,如刘庆和与李津;另一方面,亦邀请了长期使用非水墨媒介,但一直特别注重从传统水墨中寻求借鉴的艺术家,如方力钧、傅中望、邱岸雄、史金凇、韦嘉。在我看来,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在立足于当下表达时,对传统水墨艺术有所借鉴、转换与超越。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在后一类艺术家,如傅中望、邱岸雄、史金凇那里,实际上将水墨画的概念扩大成了水墨艺术。而这一新概念的出现也标志着:水墨已经从二维走向了三维。所以,对鲁虹而言,策办这样一个在个别同行看来“不伦不类”的展览,乃是希望能够产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即除了对水墨艺术的边界以及可能性方面有所推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对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思维或探索方式上有所启示。
展览现场:打破对“水墨”的固有认识
此次展览虽然以“水墨”为主题,但并非常规的“水墨”展,艺术家的构成非常有意思,方力钧和韦嘉是长期使用油画与版画为媒介创作的当代艺术家,傅中望、史金淞两位是雕塑家,邱岸雄是做新媒体艺术的,所以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不同媒介创作的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水墨”的,比如傅中望作品《遗存墨迹》的呈现源于个人的恋物情节,他喜好收集一些有意思的物件, 久而久之,工作室、家里摆满了老旧物品,有人笑称他是捡破烂的。这些所谓的破烂随着时间流逝和物质生活的变化,越来越觉得有意思,如同古人言及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换言之:这些老旧物品用之无能,弃之不舍。
李津作品展览现场
韦嘉作品展览现场
傅中望作品展览现场
邱岸雄作品展览现场
史金淞用碳化的树木残骸以及各种动物的骨骼和更多的日常用品,在混凝土搅拌车里混合搅拌之后,混合各种炭化的花木草虫柳叶竹枝,加上最细腻的炭粉烟尘研磨出灯盏碗烟的墨色气韵。用这些材料在现场清扫舒卷成为一条写意的曲水,并乘水气意象即兴涂抹、挥酒、喷射、堆积、装置,自然演化为所谓“ 桃花源流"系水墨意境和图式原型的成因线索。
策展人:片冈真实 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激发观众思考生命的意义
2021年12月19日,“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此次展览由片冈真实担任策展人。
未知的旅程
2016/2021
金属框架、红色线
展览现场图:“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21,摄影:Shaunley
© 德国波恩VG Bild-Kunst图片和盐田千春
外在化的身体
2019/2021
牛皮、青铜
展览现场图:“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21,摄影:Shaunley
© 德国波恩VG Bild-Kunst图片和盐田千春
展览展出日本艺术家1990年代至今的作品约80件,以数件巨型装置为主,同时包含丰富的雕塑、影像、绘画、舞台设计相关图稿等,全面回顾了艺术家过往25年的创作生涯。展览名“颤动的灵魂”也精确指涉了艺术家由于一些难以形容的情感从而引发内心触动的亲身经历,与此同时,她也渴望将这份震撼人心的感受传递给观众,激发观众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灵魂内在的运作方式。
展览现场:感受艺术家“颤动的灵魂”
聚集—追寻归宿
2014/2021
行李箱、马达、红色线
展览现场图:“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21,摄影:Shaunley
© 德国波恩VG Bild-Kunst图片和盐田千春
沉默中
2002/2021
烧焦的钢琴和椅子、黑线
展览现场图:“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21,摄影:Shaunley
© 德国波恩VG Bild-Kunst图片和盐田千春
我们将去往何方
2017/2021
白色羊毛、金属线、绳
展览现场图:“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21,摄影:Shaunley
© 德国波恩VG Bild-Kunst图片和盐田千春
在此次展览中,可以看到艺术家是如何将苦、生活、日常难转化为艺术的,比如展览入口处的巨型装置作品《未知的旅程》,上万米的红色丝线缠绕船,从天花板编织下来,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聚集——追寻归宿》,艺术家将众多旅行箱悬挂在空中,在《串联微小回忆》(2019/2021)中红色丝线还串起拇指大小却数量庞大的日常家居用品,凝聚出一张物与物、物与人的复杂关系网。《沉默中》(2002/2021)的作品,源于艺术家内心深处的记忆:9岁那年邻居家的一场大火,“第二天他们家里的钢琴从废墟里搬出来,我看到那台钢琴坏掉了、烧黑了,也弹不出声音了,却非常非常美,比原来更有存在感了。”艺术家在此是用烧焦的钢琴和椅子做了一场无声的音乐会。在龙美术馆二楼展厅的结尾处的《聚集——追寻归宿》(2014/2021),由红色丝线牵扯着数量庞大的旧行李箱在展览空间处晃动,暗示了同等数量的生命个体。
策展人:俞可 游弋的谜语-范勃个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不确定性”方式的新表达
2021年12月20日,范勃最新个展“游弋的谜语”在广东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由俞可担任策展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游走的谜语”展览之中范勃再次选择了“不确定性”的方式。它的主题不再是盲人、药丸和日常生活的社会宏观命题,而是回到艺术史之上最常见的主题:神话、身体和人们居住的地方。这是艺术以“巡游”和“谜语”范勃为出发点做出的另一个回应。
展览现场:“不确定”的当下我们的身心该依托何处?
来到展览现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像考古现场一样的地方,彩色的阿波罗雕像散乱的放置在石碓之中,鲜艳的色彩以及雕塑鼻孔中的氧气管打破了人们既有的经验,吸引着观众去观看和探索,进入到第一展厅,首先会被两根巨大的罗马柱震撼到,在罗马柱的中间还有一根半浮在墙壁上的小罗马柱,在柱子之间是悬挂于墙面躺卧的带氧气管的阿波罗雕像和直立的戴眼镜的菩萨像。整个空间充斥着神性,但作品的很多细节又将这种神性给打破掉,似乎在说,在精神和肉体都面临新的冲击的今天,崩塌的世界似乎找不到修复的方案。
展览现场
《显形》 64cm×34cm×18cm 青铜烤漆 2021年
展览的最后一个展厅,呈现了范勃的《复相•异变》系列作品以及创作手稿,在《复相•异变》中可以看到布满了公式、符号和器官图像,指向发生病变、异变的身体内部的神秘世界。展厅结束部分,呈现了一具全黑塑像《显形》,深沉而神秘,引导着观众重新思考和回看整个展览。整场展览引导观众思考,在未来又不可预测的纷扰世界,我们的身心究竟该依托于何处?
策展人:贾浅烦 徐欣晨 捞月亮的猴子--一场灵魂的狂欢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关于艺术家创造性精神的拓展
2021年12月21日,“捞月亮的猴子--一场灵魂的狂欢”项目在九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贾浅烦、徐欣晨担任策展人。
展览现场
正如展览题目所呈现的关于艺术家创造性精神的拓展,也许从思想的出发之地只是如水中月亮般不实,但在每位艺术家由虚到实,由思想到实践的一此次积累过程中。“灵魂的狂欢”就像月光一样会照进现实,产生无法计量的可能性。这也许就是每位参与者共同的精神指向。展览呈现的是年轻的艺术梦想人的努力和壮举,不断前行,不断振奋。“猴子”永远是活跃而欢快的,我们就是一群激情澎湃的寻梦人。
展览现场:一场自由的、无拘的,灵魂的狂欢
李洋化梦《“招梦猴子”—社会做梦记忆修复采集器系统(社会做梦采集器)》亚麻布面丙烯、尘土、真丝线 520x170x2件,钢制脚手架,行为艺术表演
贺鹏琪《0.45克黄金的等价交换》木 黄金
白诗齐《夜行者》艺术微喷,4.2×6.9cm
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多位80与90后,作品形式广泛,包含尺寸不一的架上绘画、现成品及声光电艺术装置、视频艺术、小雕塑等,开幕式还包含一场行为艺术表演与一场逻辑剧表演,现场非常的鲜活生动,可以看到当代更为年轻的艺术家们的所思所想,比如白诗齐《夜行者》关注生活中惯常见到的底层人们的生活环境,她希望这些被看到,关注他们的命运和疾苦,理解他们的世界。看到了这一切就经历了这一切。贺鹏琪《0.45克黄金的等价交换》运用木头和黄金创作,李洋化梦《“招梦猴子”—社会做梦记忆修复采集器系统(社会做梦采集器)》,观众可以留言,讲出自己的梦,他将根据它们继续完成自己的这幅巨画。整场展览就是一场自由的、无拘的,灵魂的狂欢。
策展人:孙华 冯予 赵一峰 徐冰的语言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徐冰自成体系的艺术观念与实践
2021年12月24日,“徐冰的语言”在浦东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孙华、冯予、赵一峰担任策展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注重于徐冰自成体系的艺术观念与实践,以文字语言和艺术语言为核心线索,深度展现作品中独特的思想精华和学术理论。从艺术的视角,多维度的探讨中国文化在国际新语境中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对共建世界文明起到的积极影响。
展览现场:走进徐冰的艺术世界
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更为全面的了解艺术家的艺术语言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艺术创作的脉络,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看到艺术家众多经典作品,展览涵盖了艺术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作品(包括七十余组代表作品和最新力作),这些作品分布在浦东美术馆一层和三层,作品形式包括版画、装置、文献记录、手稿、影像、纪录片。展览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文字语言研究、书画语言比较和新的艺术方法。从内容逻辑规划出的观展动线、定制化设计的作品展陈方式以及娓娓道来的艺术家自述,使作品间的内在联系获得了充分地表达和体现。
《天书》
《英文方块字书法室》
《凤凰》
比如一层展览以时间顺序,深入浅出地阐释徐冰的文字语言创作从实验走向成熟、从东方语汇扩展到世界语境的思维推进与形态流变。被视作为《天书》的诞生前奏,作为观念和技术准备的版画《五个复数系列》就在这里展示,此外像作品《英文方块字书法室》 ,观众可以参与互动,作品《凤凰》也在展览中进行了展示。
策展人:策展团队“从无到有”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探讨当代中外艺术家们如何处理“无”这一概念
2021年12月25日,“从无到有”天目里美术馆开馆展开幕,此次展览由斯特凡诺·科利切利·卡戈尔(Stefano Collicelli Cagol)与吴天及孙熳共同策划。
“从无到有”(AShow About Nothing)展览现场,2021.12.25-2022.5.8,杭州,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 展览现场摄影:吴清山
此次展览探讨当代中外艺术家们如何处理“无”这一概念,呈现一场关于“无”的展览,策展人希望前来观展的观众理解并享受“无”与“空”之间的差别。在体验建筑空间的同时,也体验到“无”的本质之美——这也是我们绝大部分生活的组成部分。
展览现场:展品邀请大家反思日常
“从无到有”(AShow About Nothing)展览现场,2021.12.25-2022.5.8,杭州,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 展览现场摄影:吴清山
罗伯特·格罗夫纳 | 无题 | 私人收藏 图片由Karma提供
刘国强 | 无题 | 图片由刘国强提供
此次展览现场有两个方面值得观众们关注,首先是建筑本身,设计师室内设计中做了最小的改动,这让美术馆整体从清水混凝土、木质地板、到一楼带天窗的挑高天花板都被清晰呈现。当公众第一次走入展厅,漫游在展览中时,也是最大程度地感受这个空间,通过不同的方式介入到主题中的过程。此外,作品带领人们沉浸在看似无意义的事物中的一个邀请,比如汉斯·哈克(Hans Haacke,1936年出生)的《白帆》一眼望去,就是由一块白色织物在风扇的作用下在空气中浮动组成。刘国强(1988年出生)2021年的新作《无题》通过数字技术将时间抽象化来记录事物势不可挡的变化。充斥在空间中面包香气的感官体验则来自梁芝兰(Ghislaine Leung,1980年出生)的作品《面包》。
策展人:苏丹 纵•横——王怀庆艺术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王怀庆的艺术历程
2021年12月28日,“纵•横——王怀庆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苏丹担任策展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苏丹讲:这个展览既是对称的,又是线性的,其中做了很多叙事结构上的处理。这是一个体现个人艺术历程的展览,也折射出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程。王先生认为作品的语言最终是空间性的,作品不挂到墙上,不展示在一个有魅力的空间里,就未到完成的那一刻。我们基于这样的理念进行了合作和讨论。我想他一定很开心,因为他的这批作品在清华艺博得到了非常圆满的展示,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我觉得新的时代即将开始,无论是对艺术创作还是对艺术的展示都是如此。
展览现场:走进王怀庆的艺术世界
展览现场
《出山》 王怀庆 2012-2014年 综合材料-绘画与装置 垂直面 600×350cm 水平面 500×900cm
《芝麻,芝麻》 王怀庆 2020-2021年 铝合金 H100×L145×D10cm
此次展览位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在展厅的入口处,写着王怀庆的一句自述“纵横是空间也是时间”,接着来到一个非常温馨的空间,里面展示了王怀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众多作品,可以看到艺术家作品的早期面貌,比如《伯乐像》,此外,展览中除了架上绘画作品,还展示了众多雕塑、装置作品,尤其是艺术家新近创作的在金属板上的切割、折叠、对折作品,比如《芝麻,芝麻》让我们看到,王怀庆作为艺术家的开放性和开拓性,虽然年龄已经很大,但仍然还在实验,更为重要的是他对空间语言的探索和实践,在艺术家群体中是不多见的,比如作品《出山》是一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王怀庆很少在国内做展览,此次展览是他在国内最大规模的展览,是一次走进他艺术世界难得机会。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