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年以《巨人的肩膀》走进大家视野,沈莘就被评为“最具潜质的20位中国青年艺术家”。其后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预言。
国内的首个个展、首度和国内画廊合作、获得各种奖项提名,作为一名主要以影像为媒介的青年艺术家,沈莘一直备受业界关注。
艺术家沈莘
沈莘1990 年生于成都,2014年毕业于斯莱德艺术学院。现生活于明尼苏达州和伦敦。
沈莘擅于使用剧本式和提供信息式的手段,通过影像及事件来实现创作,检视在社会政治权力结构中,情感、价值判断和伦理在个体及群体层面的循环运动,以及主体循环所需要的技术和产生的效应。沈莘关注人际间的复杂性以及政治的叙事,创作的影像往往致力于创造反身性,以此解构占统治地位的权力结构。
展览现场
2019年3月22日,沈莘个展“使饱和”在没顶画廊开幕。这是艺术家在画廊的首次个展,呈现了两件最新录像。与曾在2018年个展“居住的方法”中展出的《温暖期》不同,此次展览是作品《精神流通》的首次展出。展览主题“使饱和”,意在将角色构建在不平整的知识结构上,脱离中心化与重点化的行为及目的,而转向服务于角色自身的饱和度。
沈莘“使饱和”展览现场
《温暖期》是沈莘在荷兰皇家艺术学院的驻留期间完成,以全球变暖引起的环境变化为背景,探索泰国瑶亚岛在农业生态转型为旅游生态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和文化的挑战。作品建构了一个幽灵般的存在,并穿梭于高排放与低排放国家被气候变化影响的不平等,和不同人种的旅游经历中。
《精神流通》是一个四频录像装置,通过动画和文本呈现一段基于脚本的独白。基于法国汉学家对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著作的研究,沈莘将比较哲学的视角和生产性转化为叙述无意识状态的一次事件。两个动画频道通过动态捕捉追踪人的身体动作,另外两个文本频道则分别用英语和法语展示语言的流通性。
沈莘“使饱和”展览现场
总的来说,沈莘的创作并不能算高产。一方面与媒介创作属性有关,一方面与艺术家本人有关。在沈莘看来,参加的展览太多,年轻艺术家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被消耗。长期在国外的经历以及驻留体验,比起市场,沈莘希望国内环境给予作品的时间更慷慨些,讨论的程度更多样一些。因为疫情,沈莘2020年的创作计划被迫改变,而因此多了更多读书和深度思考的时间。
凭借2019年的展览项目,沈莘再次入围第十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的年度青年艺术家奖项。
相关链接
雅昌艺术网及艺术头条对话艺术家沈莘
雅昌艺术网:《使饱和》是您第一次与画廊合作的展览。在展览介绍中有一句,这个展览是建立在“不平整的知识结构上”。如何理解这个“不平整”?
沈莘:《使饱和》是在没顶画廊的第一次个展,画廊和我在合作中很尽心力地去准备和呈现两个作品,对于装置的要求和细节都很注重。“不平整”指的是在两件作品里的感知方式,《温暖期》中的鬼魅角色,和《精神流通》中的翻译与诠释。使用这些方式的意图和初衷,都跟作品关注的主题和现象中本身就有的“不平整”有关,无论是知识生产还是日常经验。
沈莘《精神流通》2018 四频录像装置,17’38’’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出的两件作品中,《精神流通》是首次展出。这件作品用法文、英文和中文不同的语言去表现庄子文本,是处于何种思考?
沈莘:《精神流通》是一个四屏影像装置,装置本身模拟一个方块状的房间的四面墙倚靠在彼此之上的状态。法汉学家对于庄子的研究,庄子文字的英文翻译,我父亲去世前近一个月的深度昏迷,和我母亲独白中与他的意识和身体的交流,是组成这个房间的各个部分。每一个角度包含着自身的独立和局限,而研究者的出发点与背景,和翻译者的自主性,在一个事件的引导下,发生着对比,并再次产生新的理解的可能性。
沈莘《夜莺的挑衅》四屏影像静帧,2016-2017年
雅昌艺术网:很多评论家都提到了文本在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您看来,什么样的文本是一个好的文本?
沈莘:我觉得对于语言的使用要有自省性,而不是去想要掌控语言。好的文本是建立在关系性基础上产生的,它能包容各种关系性的发展和衍生,并且意义本身不占主导位置,反而呈现出的是一个过程。
雅昌艺术网:您有过不少海外驻留经历。这些年,也有不少国外艺术家申请到中国驻留。在您看来,驻留带给全球青年艺术家哪些便利?
沈莘:不同的驻留有不同的优点。有些驻留条件很好,但和地域本身是分割的;有些驻留没什么具体的管理,但它的占地与定位深入社区文化。我觉得更好的驻留,是能让参与者倾听在地社区不同群体的需求,学习社区文化,并且能帮助参与者调整自身的参与和贡献方式,对于创作者本身和在地地域产生实际意义。
沈莘《巨人的肩膀》实时生成动画静帧,2015年
雅昌艺术网:您在艺术创作中最关注的问题和最想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沈莘:我关注的问题是具有关系性的去思考个体和国家的代表关系、身份认同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原住民,少数民族)以及环境生态问题。最想解决和了解的,是如何不在“对抗的语境”中创作,而是关注于“文化本身”内容中已存在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抵抗方式。
雅昌艺术网:2020年疫情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哪些影响?您在创作方面有哪些新收获?
沈莘:疫情期间读书的机会特别多,深度研究也变得非常理所当然。所以,本来将于2020年6月进行的拍摄计划推迟后,为新作品的准备和理解扩展了很大的空间。
雅昌艺术网: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您有哪些创作、展览计划?
沈莘:在条件允许,并对拍摄地域和群体考虑周全的状况下,希望能拍摄新的作品。有一些群展,包括2021年2月的光州双年展,个展计划包括2021年11月在Walker Art Center,也有一些短期驻留,包括在温哥华的Western Front。
雅昌艺术网:成都近期是一个网络热词。您出生在成都,成都在您印象里是个什么样?
沈莘:成都的历史对我而言很有意思,城市和居民的特点和形成过程都在我自己的实践进行中,越渐变得更有思考的意义。
雅昌艺术网:如何看待已经持续了14年的AAC艺术中国?请您给AAC艺术中国几句寄语。
沈莘:希望能认可各种多元的实践方式和作品。
雅昌艺术网:谢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