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指数 | 月度(2022年4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导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响力榜单”是雅昌艺术网从媒体角度对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与展览呈现进行全面搜集、记录与跟踪,从专业角度解读“策展人”每月所策划的展览在学术性、策划执行、公众认知及影响力、国际化推广、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与创新。

JKenAsEQwtbjc4MrckK9XMawrAgdm6fPfzDD8PAY.png

雅昌指数 | 月度(2022年4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 策展人:张尕  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解脱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讨论人工智能和人类、自然以及社会的关系

2022年4月9日,“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解脱”在成都麓湖·A4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尕担任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4/b58ca2690b79a948f417d88cf292141c.jpg

“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解脱”展览现场

FhSN8uehUnwmfpH9KF9LaEQYaD4cVAvK9Fs9NG2T.jpg

“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解脱”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试图探讨人工智能独立于人以外的主体性,以艺术的方式,讨论人工智能和人类、自然以及社会的关系。展览为观众呈现目前人类发展中前沿科技与艺术间的碰撞,同时也在疫情的封闭情况下,为观众提供更国际化的视野与交流机会。观众有机会跟随展览思考人与AI的共生关系,用AI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与人工智能一起探寻人类命运的新方向。

展览现场:酷炫的外衣之下是严肃的思考

整个展厅的光线比较暗,观众进入到展厅之后便会被作品散发出的声光电所吸引,需要调动各种感官和想象力去感知作品,比如进入到展厅,首先看到的是艺术家贺子珂的作品《电子梦:我们将这样继续》,两台紧挨着的电脑上不断流动着两个人工智能主角杰克(Jack)与洛丝(Rose)的对话,他们的对话由从英文网站上随机抓取的文本与中文搜索引擎上随机配对的图像构成,构成了一个无比荒诞的浪漫故事。

pu8DcSjHKTtSpgi6esSC2kmxgrqgAGuoTguEqWX7.jpg

“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解脱”展览现场

sOUjOOFEyfhCcA2ciHgfq4vBOkvSw9GqvRwuiytQ.jpg

“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解脱”展览现场

艺术家团体Interspecifics的作品《微-节奏》,这是一件微生物驱动的声光装置,土壤样本取自于展出地,荧光灯会将土壤中微生物的电压变化,用“光”来演绎,而光的变化会被捕捉并发送到机器上,最终转化为乐谱被演奏。由于各地土壤中微生物产生的微电压不同,灯光和声音的组合也不尽相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4/9fe26cefe1722b51fe6efb1c5c0b6c39.jpg

《微-节奏》

展出的其他作品也都如上述两件作品一样,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甚至有很多趣味性和互动性在里面,观众在与作品的互动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科技发展的前沿,也能体会到科技所带来的问题,继而产生反思,我们所出的世界是怎样的?人与世界的关系、自然的关系又怎样的?这或许便是展览的意义所在。

展览详情:现场|“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解脱”展览正式开幕!一起加入人与AI“权力的游戏


▼ 策展人:张子康 泰丰·贝尔京  质·能——周松个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艺术家的不断自我超越

2022年4月17日,周松个展“质·能”在嘉德艺术中心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和德国哈根奥斯特豪斯美术馆馆长泰丰·贝尔京担任联合策展人。

ssp6IPw5MeZPNwLcGPFzLMeE0h7JEcsk09enwIoY.jpeg

《质能宇宙》 布面油画 800x300cm 2019

张子康说,在艺术创作中,周松不断在探索,是一个不断在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艺术家。回顾艺术家周松的创作历程,可以说,周松在不同序列的作品中进行了持续的挖掘与深入,周松以艺术的手法向社会现实提出了严肃的审视。在艺术家周松的作品中,西方哲学的穷尽逻辑和推演追寻,在东方哲学的转化下,你和我,创作者与欣赏者,困顿中与旁观中,社会与自然,经验与未知,个体与群体,人类与科技,颠覆与传承,当下与未来,真实的与象征的,存在的与想象的,没有主从之分,双方都是审美主体,两者都是反思的主体,彼此互为辩证。

展览现场:思考现实以及未来的可能

走进展览现场,观众一方面会被艺术家超写实的画面所吸引,另外一方面或许会对艺术家不规则的作品感到困惑,因为与人们常见的绘画作品不一样,周松的作品是各种不规则的形状,而在不规则的形状里面是各种被挤压的人,仿佛被封印在画框之中一样,引发人们的思考。除此之外,在展览现场还可以看到艺术家历时三年完成的油画《新创世纪》,艺术家构图采用《梅杜萨之筏》,而画面中的人物被置换成了机器人,引领观众思考未来若是一个由机器主导的技术乌托邦,那么人类将居于何种地位?

GMb7SZnoW92A7OF5OzvfQqnkjz7C1Bq5JuHjJUoW.jpeg

周松最新个展“质·能”展览现场

5VmYkb4INeIuAREm9j6ilycJOyiVrVU6REanmb5W.jpeg

《新创世纪》  布面油画 510x250 cm 2017

rPdtbvLNEsqtxvxKIVaUdFVAG83tZgQctAU3spiv.jpeg

左一:《面具系列》 布面油画 100x100x141 cm 2020

整场展览营造的氛围,看似轻松,实则有很深的思考在其中,尤其是将丰盈的人体框定在几何图形之中,局促、逼仄的空间之内膨胀、扭曲和转动,周松既传达出人类改造基因、改造自然的强烈欲望,也鼓励观众想象人类与自然相互塑造的各种方式,以及人类演化进程中所孕育的诸多可能。

展览详情:雅昌专稿 | 周松:成为自己艺术世界里的“神”


▼ 策展人:张子康 孙冬冬  “元境”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通过艺术与科技呈现中国艺术发展的体系

2022年4月20日,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元境”也如期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由张子康担任策展人,孙冬冬担任助理策展人。

WqvJ2k3PcCXBKiyTY3hCGLIzzeW5989Wiom2Ke7W.jpeg

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元境”现场  图片拍摄:严静  未经授权,请勿使用

此次中国馆在策划主题上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在当今世界的变化当中,中国有自己的发展,尤其是艺术发展有自身的特性,比如中国这几年一直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当中。中国有自身的文化语境,要站在中国文化角度去考虑问题。基于中国的现代性经验和当下的时代张力,展示能反映中国当代科技和艺术之间跨界的作品。作为一个国家馆,应该为世界带去近两年中国最前沿的艺术发展。这几年,科技对中国艺术有很大的推动。谈这个时代的中国艺术,如果不提艺术与科技,是很难说清楚中国的艺术发展的。

展览:营造一个诗意的现场

展览共分为花园与展厅两个区域。花园区域摆放的是王郁洋的雕塑作品《雪人》(2021年),展厅区域分别是央美科技艺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联合集体项目《丛林》(2021年)、徐累的《兴会》(2021年)、刘佳玉的《虚极静笃》(2021年)以及王郁洋的《王郁洋#:四分之一(节气)》(2021年)。

EV5g3E6LdioOCUjnQalJOII3FMmEF5kJ3iKCxPWF.jpg

王郁洋的雕塑作品《雪人》展出于绿地花园展区  图片拍摄:王靖云  未经授权,请勿使用

3leTDmjxDYCutwSi7mqmoMjvhMoq5mpFgANirw42.jpeg

徐累《兴会》(‘Correspondances’)展览现场 图片拍摄:严静  未经授权,请勿使用

展览将传统山水写意的空间、移步异景的变化,结合艺术家展品,通过空间营造的方式再现了中国文化的意境。作品《虚极静笃》是一件21米长,由AI生成而出的地形雕塑,放置在展厅中很像是连绵起伏的山脉;艺术家王郁洋的作品《王郁洋#:四分之一(节气)》,一颗大树漂浮在空中;徐累作品《Correspondances》呈现了中国艺术史中代表性形象(树木);AT小组作品《丛林》围绕AI对植物的理解创作的,讨论人眼中的生态世界和“数据“处理器眼中的生态世界之间的关系。

SQxhSi7q7BBucauGM6bKuiqxe6K7Zfto4esbksXL.jpeg

《王郁洋#:四分之一(节气)》及刘佳玉作品《虚极静笃》展出现场  图片拍摄:严静  未经授权,请勿使用

LF8MIgaTeqJ97S6zr6PmghckE36iHLaJHvcUrbRp.jpeg

AT艺术小组《丛林》展出现场  图片拍摄:严静  未经授权,请勿使用

此次展览,观众在现场可以感受到的是充满中国古意的氛围,但在作品中,能够看到个人与技术层面中国艺术的发展体系,以及中国当下的社会现象,还有对未来的思考。

展览详情:全景威尼斯 | 直击中国馆“元境” 诗意的现场与克制的古意


▼ 策展人:胡斌  画家黑泽明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提供另一个理解黑泽明的通道

2022年4月22日,“画家黑泽明”在悦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胡斌担任策展人。

LD32yFk0GSmrEnw1BVGQoW1kEO7bHChul3QiSIEA.JPG

“画家黑泽明”展览现场

JGCew1OP2LkdeWIbq6Q6EPq1kTSKyfIe0QYE65zS.jpg

“画家黑泽明”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虽然以研讨黑泽明的绘画为出发点,但重点并不是要叙述他从绘画到摄影,再到电影的过程,也不想渲染其画家之梦,而是希望探寻黑泽明面对不同媒介创作的差异性,以及绘画在他电影中的作用。黑泽明的绘画原本是为描述电影中人物与场景的调度而作,也可以说是他在各种叙事观念上的尝试,试图寻找一种游离于电影经验之外的视觉逻辑,这或许就是他成为一个创新导演的前奏。同时,还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提供另一个理解黑泽明的通道,由此带来对于黑泽明更为立体的认知。

展览现场:走进黑泽明绘画的世界

fSQeLay8MvO0Z2xD2fU34gaZkNz4QpHch51la70R.jpg

“画家黑泽明”展览现场

o9zTCYFJu1nY6EfQx9Pv3XJA5saUVt7si8u5EqZK.jpg

《八月狂想曲》祖母的家·房子后面·归来的纵男和小民 271×394mm 肯特纸铅笔、水彩

展览现场除了黑泽明的绘画之外,还可以看到整体的电影和绘画介绍、某些电影片段和绘画对比分析以及艺术家读解黑泽明等。另外还提取了黑泽明回忆或电影中的个别精彩的语句,让观众能够更易于进入黑泽明的世界。

对于熟悉黑泽明电影的观众来说,可以很容易的将绘画与电影联系起来,不熟悉黑泽明电影的观众,也可以通过这些设置很容的进入到电影的情境之中,进而与展示的绘画产生共鸣。

展览详情:现场|400余件真迹展出,悦来美术馆重磅呈现“画家黑泽明”


▼ 策展人:邢丹  勇敢者的阳台——营养、材料与未来生态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探讨科技与生态的关系

2022年4月27日,“勇敢者的阳台——营养、材料与未来生态”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邢丹担任策展人。

XqL4CuM4WbSKXswwe8GBlMUS2FpXw5KhP74xNV5z.jpg

《社区共创项目》

展览以一个假想的“未来阳台”为蓝本,构想了一个通过未来技术自主打造的“阳台景观”——后人类生活景观。这里就像是人们的研究室:人们在这里转换营养,创造生活材料,构建“生态”。阳台是技术与自然联合创造的地方,是通过在地性技术创造的未来生活现场,探讨科技与生态的关系,策展人希望通过展览让观众给予城市空间和自然生态更多的关注与反思。

展览现场:未来的阳台会什么样?

Qghg0p50NNthibWAUvfyaNpgv5bTFoLabFauGIEV.jpg

《都市微菜园》

cYmkJ43cL5E8ontuTwZHosMYipHAX0etY48X8Tw7.png

“勇敢者的阳台——营养、材料与未来生态”展览现场

vZsDIo7eTN1Q2xQCS2DxI5f4BdZwxfI8s2GLcAeF.png

“勇敢者的阳台——营养、材料与未来生态”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把目光重新聚焦到“阳台”这一场所。“未来阳台”会是什么样?又能够做什么?来看这场展览就对了,尤其疫情期间被封在家中的人们,更要来看这场展览,因为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在家中种菜,比如艺术家徐超凡的装置作品《都市微菜园》,就与种菜有关,相信看完之后会有很大的收获,还有位于展览入口处的作品《社区共创项目》,也充满了绿植;除此之外,此次展览还展示了新的物种与新的生命形式在科技与生命的融合下不断产生。还有利用分子化学、细菌培养等人工介入的技术手段合成新的材料,实现了与自然的“协作”,也为人类未来生活提供了新的材料图谱。以及通过合成与转换的方式去创造人们新的摄取营养的方式和食物生产的新形式。当然,如果观众喜欢幻想的话,展览最后一个单元的作品将视角延伸进太空宇宙,适合发挥无限的想象力。

展览详情:“勇敢者的阳台—营养、材料与未来生态”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开幕


▼ 策展人:董冰峰  身体·宇宙:共同生活的艺术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用艺术勾勒当下世界的现实

4月30日,“身体· 宇宙:共同生活的艺术”(Body·Cosmos:The Art of Living Together )在长沙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董冰峰担任策展人。

0H3EvQr41rNXzCanQRqMNMAxEYeNuUQww67XafZD.jpg

4月29日晚,VIP预览夜活动现场。主持人装扮成一位从太空归来的宇航员。由摄影师蒋慧群提供

WFz6R7qdWbIzla6HxuWuQJOfsxEcSuvhGo7CHo4D.png

冯梦波 《灵长目》 彩色摄影 100.5x67cm 2012 图片由艺术家&仁庐提供

展览以“身体·宇宙:共同生活的艺术”为题,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我们对于当下的思考,很多过程都需要反复从历史当中汲取宝贵经验和认识。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和当下不是一种线性时间的发展关系,而是一种有趣的重叠关系。很多问题都是“似曾相识”和不断循环往复。展览通过摄影、影像艺术、文献和装置艺术等综合媒介形态,来展示和描述一个关乎当下生存现实的艺术和技术发展景图,尝试勾勒种不断跨越学科与视觉艺术边界的朝向未来的“共生之道”。

展览现场:在艺术馆里看“宇宙”

此次展览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一楼的两个大厅呈现,观众置身在高达10米的展厅中,犹如身处在浩渺的宇宙之中,每位艺术家就是一个行星,每一次驻足和停留都能收获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gIDoXP9CjNmTRuebmLZX0IhDfcf5WiPVfRXUG6Ey.gif

徐冰利用已过服役期在轨卫星的冗余,在外太空拍摄的首部定格动画作品,2021 作品持续创作中© 徐冰工作室

QVTlBTcMv4LAYegKBHfhAM4jjiO60rtJLNDhloJR.jpg

刘昕 《地面站》展览现场

oKtCc3YK38nNmnULShMaqlj5k7bU721eCJzO3JVN.jpg

“身体· 宇宙:共同生活的艺术”展览出口处

展览由艺术家冯梦波取材自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系列摄影作品《灵长目》开启,也预示着从地球的文明史,生物演化的历史进入,中间会经历技术与未知的探索,链接到地球之外的宇宙,比如徐冰的作品,是漂浮在外太空的一颗卫星,通过作品观众可以看到来自太空的实时影像;艺术家刘昕与她的先生Gershon Dublon用扫把棍和衣架制造了接收器,刘昕将自己与气象卫星NOAA连接,试图从卫星云图中找寻自己的位置。展览的最后由冯梦波《私人博物馆》系列结束,又回到人类最初的起源。这个猿人的左手举着代表人类技术开端的火把,时至今日,人类的视角已经从身边的土地看向整个宇宙。

点击展览详情:雅昌专稿 | 在14颗艺术行星里 想象宇宙: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年度大展开启


往期链接:

雅昌指数|月度(2022年1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雅昌指数|月度(2022年2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雅昌指数 | 月度(2022年3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