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是无法让人看明白的,如果能看明白的话就不叫艺术了,艺术主要是有一种内在的魅力,这种魅力靠什么?靠多义性,靠神秘性,靠不可知性。一张画可以用很多方法去画,比如那种一层层画出来的,它总有种力量在里面,像冰河一样的感觉,春天还没有到,冰还没有化,但里面却有一股一股的热气,这种蕴含的东西就耐看、耐琢磨,太暴、太强、太张扬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反倒是一种减弱。你看中国的太极拳就是这个感觉,练内功,四两拨千斤,千斤打过来让人轻轻一拨就完了,这里面就有智慧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绘画里没有智慧和魅力,它就会直白,就会简单。做一个艺术家,你不要怕别人不理解,也不要怕大众在某种意义上把你漫画化或扭曲化,总有人会真正理解你,历史之眼是公正的,世俗之眼是不会公正的,所以不要忌讳这些,要知道这个道理。搞艺术,往往条条框框少的人,这个创作思维它是敞开的。
什么叫自然?自然就是“道”,“道”本来它就会平衡,它就会和谐,不用你有意识去整。你要顺应这个“道”的规律,你不要去改变它。为什么要“静观”?“静观”的目的就是要把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概念去掉。作为艺术家不能有概念,一定要从内心不断地生起、不断地生起。比如说一些固定的概念,什么是冷、暖,黑色是怎么回事、灰色是怎么回事,“点”是怎么回事、“线”是怎么回事,那种分析能画画吗?如果按那个来画画,画出来的画像造出的机器一样,因为它对应的是一种经验。我们不对应经验,对应心灵感受。你画完以后,坐在那儿看着它,就会发现一些东西,这时候想是可以的。这样的话跟你心灵有个对应,哪好哪不好,画的时候尽量排除这些想法,画完以后,你可以研究,看自己的画。画画就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要勇于尝试。你亮的颜色也画过,暗颜色也画过;稍微理性的画过、感性的也画过,你想想你画那种感性的画的时候,你是一种什么状态?你画理性的画的时候又是一种什么状态?画那个亮颜色的画的时候是什么状态?你觉得哪个更接近你的心性?
1996作品9号 170cm×80cm 布面油画 申伟光
我们搞艺术创作,如果你画得跟原来差不多,肯定会不满意,就会改,改坏了就再折腾,然后突然感觉这样画挺有意思的,这就又形成了一种新的表现方法,这就叫语言。当你的绘画语言跟你心里对应,你画完一张可能还想画,这个时候你去画下一张,画着画着,另一个感觉又出来了,之前的感觉没了,又缺了,总是不能达到十分满意的状态,这个就叫在画里“滚”。
但是你在每张画里滚的当中,在你认真投入的创作状态下,要给自己设定一定的难度,要不断地发现,不断地突破,要敢于折腾,这样的话你才有更多的深层体验,在自己心灵深处生出更多的语言来,然后强化它!这样你画画才有意思。画到一定程度你会有一个感觉,就是你画没画好,你心里不舒服,整个都不平衡了,非得等你这画平衡了,你才舒服!它成了你最重要的对话者,这就与你心灵深处发生内在感应了。
所以画画要敢折腾!你得扎进去,深入进去,不要把自己给限定住,就是一定要打开自己的心灵,不断地往前走。如果你总满足于一些小技巧、小感受等这种小变化的东西,你就达不到我们说的那种高的要求,绘画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能画进去就是好方法,跟你整个对应起来就是最好的方法。我觉得你们可以两张画或三张画同时画,要多去体会那种画不出来、憋得难受、焦虑的感觉,这样你在画里边翻来覆去地整,才能深入进去,然后到达一个更高的层面,使你的作品更有价值,更有感染力。很多人老在一个层面变化,今天画个这个,明天画个那个,实际上还是一个水平,这很糟糕,表面上感觉好像自己有创造性,实际上没有。我们讲的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是递进,扎住了,又上一个台阶,一定要有连续性,你要没有连续性,不扎实,还会退回原处。要敢于实验,敢于不断地试错,因为从艺术的角度,没有绝对的正确。实际上画画的过程就是寻找的过程,从有形开始,到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如果有,就是精神上有。
1995作品4号 180cm×160cm 布面油画 申伟光
我们搞艺术干什么?就是继承艺术精神的伟大传统,除了这个,你找不到比这更永恒的东西。我们看米开朗基罗的画,那种永恒的感觉,充满一种神性之美。看伦勃朗画的那个肖像,那种聚光的东西,完整的东西,会感到一种高贵凝聚的永恒感。鲁本斯画的画,非常结实,非常有重量,那种力量有种永恒感,一看就记住了,永远记住了。这都是与心灵发生关系了,而不是变化的小花招,那种不是创造,那是耍小聪明。艺术不是小聪明,艺术完全是心灵里面迸发出来的那种感染力,这样才能感动别人,它是发自内心的,是属于精神世界的东西,是一种本然的状态,这样你的画本身就会有一种精致的东西,有一种内在的自然和谐。
比如说我最近画的这种黑球,你们发现没发现,黑的东西很神秘,内在有股力量,懂得黑暗才知道什么是光明;懂得什么是恶,才知道什么是善;知道了心灵世界,才知道外面世界是怎么回事。外面世界全是心灵世界的一个折射,才发现原来是一直把假的东西当真的了。像这种画,画进去,越画心里越清净,画进去以后,感觉自己都消失了,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它不需要激情,是很自然的状态,具体的我不跟你讲,只是一种启发。就是说这种感觉找到了以后,要尽量把它强化,我一直讲,搞创作,你的心智,要达到一种专注状态,专注并不等于执着,专注不是认真,是投入,比如说画这个球,很有意思,就开始画,没去想那么多,你要是去想“要画多少多少个球”,就不知道怎么画了,所以不是让你对着画布乱想。专注就是画着画着,觉得不舒服了,你又那样画画,自然就把它画丰富了,所以专注和认真是两回事。
我们有的时候想画得很复杂,但画不出来,为什么?因为词不达意,为什么会词不达意?就是你的技巧达不到,我说的技巧不是你们过去学的那种技巧,是与心灵对应后的语言。你想把它画得很沉、很有能量,但是你画出来以后不是那种感觉,像花瓣一样,显得比较轻了,这就是说你的语言方式太少了,这时候不要轻易放弃,考虑考虑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它画得更有分量。在找语言的时候,在跟自己心灵对应的时候,在跟画面对应的时候,对应不上了或对应得不太清楚了,这个时候不要放弃。我讲的“对话”是什么感觉?就是画面出现好东西的时候,你心里原本没想到,这时就去感受,顺着这种好东西走,当画面出现不好的东西的时候,就想办法把它调整过来,这样画才能不断地深入。比方写一首诗,可能你写的时候和你心里很对应,中间有一个词出乎你意料,如果这个词好,就把它留下来,甚至可能因为它太好了,显得其他的词不好了,就再调整其他词,但这个词如果不好,就再琢磨琢磨,想想怎么用另外一个词把它改过来,没有合适的就放一放,过上一段时间,回头一看才能跟它对应上。因为当时心灵打开以后,如果不能接着打开,就会一下还原到世俗层面了。因为如果不是一个大修行人,很难让心灵一直安住在一种非常好的无我状态里。所以一般大诗人、大艺术家大部分都是什么状态?就是一旦进入状态的时候,他就等于是进入到高层面了,进入到忘我状态了,等再出来的时候就又还原到一个俗人的状态里了。就是说他是暂时安住于那个状态里,进入角色以后我们叫内部写作。实际上真正搞创作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不懂这个道理他就不会成为大师。实际上真理是不断地被重复着,就是没人听,为什么?一个是听不懂,没有缘分,另一个就是听了以后,觉得太难了,不想去做,就放弃了。所以艺术与心性一定要同步进行,修行上更要努力。真正一点一点儿地去除恶念,去除恶习。
2008作品1号 150cm×100cm 布面油画 申伟光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看着简单,有几个人能做到?包括心念,包括行为,这要从念头开始,一点点儿改,这一点做到以后,慢慢功夫才上来。
我们讲的精神艺术要高于一般的艺术,既要有感染力,又要有独特性,还要有道德性,如果都不强调道德标准,最后艺术带给人的就是一种坏的感染力,那样的话艺术家是有罪过的。我为什么提醒你这个东西?并不是要你马上达到这种高度,但是你的意识里面必须有这个东西,知道这个东西,你心性跟绘画才会同步进行,才会有个标准。
目前你们的创作状态,已经进入一个比较深的层面了,都画得不错,都开始往里走了,但是现在一直在犯一个什么毛病?就是天天在那儿想,老想怎么画怎么画,但在画里滚得少,所以现在你们两三张画一块画,往里面去折腾,轮着画,每一张画都不轻易放过,给自己设定难度,就在里边折腾,把它整透,整明白,你会感觉有很大收获。这样你的每一张画都用了你当时最大的心力了,以后你就不会留下什么遗憾。
怎么叫画画往画里滚?就是绘画这种语言,光想是没有用的,想是大脑思维,画画是用心灵来画的,我们讲直观,很少讲大脑思维和分析。所以说要多在画的当中去体会,你画画感觉不对了,改嘛,改着改着又感觉不对了,再改,这个不对不是分析出来的,是你内心与画面对应出来的,这样你会进步得特别快,不满足就又开始画。绘画实际上有无穷种方法,就看哪一种方法最适合你现在的这个画面,你能找到的时候,你的画就特别精彩。所以这样画,画里面不断地会产生出新感觉,你会不断地在画中给自己制造新的难题,就是我老跟你讲的难度写作和那种创作的高度,不是说没事儿看着画布发愁,是你在画中不断地制造难题,也会不断地有新的发现,不断地有心灵的对应,自然就会有新语言出来。
2018作品32号 120cm×90cm 布面油画 申伟光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做事没成就?说白了就是心性问题没解决,好了也烦恼,不好也烦恼,天天在烦恼当中,有几个人清净?所以他就不可能天天拿出时间去搞创作。最难的就是那些搞大型创作的人,心态要是不好的话,心态一直变,画一直改,那张画就一直画不完,所以要安住在一种状态里面,基本上不怎么受各种干扰才行。你们现在还没画大画呢,以后还要画大画。一般就是系列,一个内在的系列,深挖进去,一下十几年进去了。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说,要把心性调整好,只要一画出感觉来,就跟着这种感觉去对应起来,只要你对应了就好办了,只要你心性保持这种状态,就不会往下掉。你没这种感觉吗?就是你心性好的时候,画就画得比较顺利,你心性不好的时候,心里就不舒服。比如你这两天要是做了坏事,你肯定心里就不静,打坐时自己心里也不静,如果今天你干的都是好事,二十四小时下来全都是善念,你打坐,会很清净,很舒服,所以这个跟心性都是连着的。如果你靠你的功利心、世俗心和执着心去搞艺术,都是短时间有效果,长时间就没有效果了。艺术的创造力来源于什么?就是生命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如如空性。实际上我们把心灵都遮蔽了,你看很多人感觉创作力枯竭,就是遮蔽得太厉害,如果不遮蔽,你会有无穷的创造力。就感觉这个天地太大了,你的精力永远都不够用,所以你看大艺术家一生创作了多少作品!
所以真正的好的艺术作品都是厚积薄发,需要长期的锤炼。那种学养和心胸,那种对真理的了解、感悟,包括对绘画语言自身的锤炼,到一定的程度以后非常了不得!你别说看他的画,你光看他整个生命的状态,你就得崇拜,你看那些大师的画,真正的好画,你就会打心里边崇拜,它有一种高贵的气息在里边,所以我们不要争世俗,做事心态要放好。
要想做大事,心性必须提高,不然基础不牢固,如果你们都自私自利、互相嫉妒、互相不帮助,这样肯定不行,最重要的是你们的心必须正,要扎扎实实去做。慢慢你会体验到内在的那种智慧的显现,那不是知识,你得去证悟,你证悟了一部分就是一部分,你证悟了一部分,你智慧就比原来高了,烦恼也少了,心性也变了,所以关键心念要发生变化,要真正生起慈悲心才行,要从一个平凡的人,慢慢生起利益众生的心,不光是为了自己。
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精神修炼方式,就像西方过去那个炼金术士一样,对待这个东西,要非常虔诚,才会使它产生质的变化,通过绘画的修炼,你在心灵上也会产生一种质的变化。炼金术主要是炼你精神的一种转换,它表面看是一种物质的转换,是化学反应,但实质炼的是一种精神转换。什么叫精神转换?举个简单例子,就是虫子不再变成虫子了,而是从一个虫子突然变成蝴蝶了,这叫生命的飞越。如果小虫子再变成大虫子,还是虫子,没多大意思。
2019作品11号 70cm×50cm 布面油画 申伟光
所以,要有所担当你就必须提升自己,自己都做那么差,自己的精神都没有提高,怎么去担当事情,你看看现在很多人,多没骨气!被物欲、贪、嗔、痴迷惑,从气场上、从人格上多龌龊!有利就是爹,有钱就是娘,一有利益,马上人格都萎缩,哪个人直起腰来干事了!所以我们要直起腰来!
一个人一生下来,真正能活的光明磊落,这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情,有几个能做到?所以必须一步步培养,马上让你生起菩提心,生起感恩众生的心,你能做到吗?不可能。看到人类这么多的苦难,你不还是无动于衷吗?你们现在还没有那个悲悯心,达不到真正的慈悲,所以这得慢慢生起。
艺术创作也是一样,你不经历真正的践行和实践,你练不出来,也成长不起来。做其他事情也一样,即使你把自己想象得挺好,感觉自己很了不起,真正遇到事,你还是不行,你还是会被琐事所缠扰,被事所迷。所以我们一定要去践行,要落实在点点滴滴的大事小事上,你要真能做到,就是历事练心,你经历了,再来多少风雨你的心都不乱了,就不被这种外境所扰了,那你的念头才是真正的正,那是功夫。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肯定做不到,但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慢慢地功夫会越来越深。你要不经过历练,你绝对没功夫,一到遇到事上,就乱了方阵了。
你看看古今中外的大艺术家,哪个人没经历过这样那样的磨难,甚至有些是非常大的磨难,有些人还受过冤屈,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如果他败给世俗了,那他就不会有所成就了,所以我们看到的那些成就的人,他们都是战胜了这种世俗的诱惑,通过各种磨炼,把自己锤炼出来了,他就成为英雄了,成为大艺术家了。可是大家也别忘了,又有多少想成为大艺术家,多少想成就自己的人,都失败了,失败的是占大多数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大家一定要从小事上练起,不要轻视小事,小事你练多了,大事来了,你就能战胜。
2019作品8号 70cm×50cm 布面油画 申伟光
实际上就是个心性的高低问题。如果你遇到事的时候,一下就回到世俗层面的一种思考了,这就是说我们这个心灵的境界,不能一直安定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里边,一遇到事,就被事所缠扰,一遇到事,就被事所转,就受世俗影响了。我们遇到所有事情,慢慢你都会用相对的真心去对待的话,那我们的境界就提高了,我们所有事情做得就有价值、有意义了,那所有事情就比较符合道了。当你偏离了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就没那么高尚了,没那么有价值、有意义了。所以做一件事情,就看你用什么心,你的目的是什么。现在这个时代,你做一个正人君子也很难,你做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别人也不相信,觉得哪儿有那么好?所以现在是做好人难、做好事难的一个时代。但正因为明白这个难,我们才知道什么叫难能可贵!正因为难,这个意义、价值就会更大!
另外一点大家也要注意,你们现在明白的东西大部分都在理解层面,并没有在心灵深处发生质的变化,所以一个人要从心灵上去证悟那种境界,不是只是知道而已。现在你们更多的只是在闻法,闻法以后才能理解,慢慢再证得,那才是真本事!你没证得之前,那些东西都是知识,在你身上没有起到真正的变化,你也没有获得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一个艺术家的成长主要是心灵的成长,如果这个东西你能摆对位,绘画语言就会不断地生起。所以一定要把这个根本抓住,一定要弄清我们艺术家是干什么的,如果没有这个,你忙一辈子,白忙、瞎忙!当你回过神的时候,晚了,生命都被耗费掉了,所以重要的是在这儿,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做这件事情?就在这儿!因为创作太难传授了,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培养出一批真艺术家。
2008年1月26日(录)
申伟光谈话录
作者 | 申伟光先生
出版| 中国当代艺术出版社
书号 | ISBN 978-988-61327-1-5
装帧 | 精装16开520页
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水墨画家,书法家,居士,法名法照、悟光。
1959年生于河北邯郸市。1981年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1988年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1991年笃信佛教,修学佛法。1994年入住北京圆明园画家村。1997年定居北京上苑艺术家村。2007年,课徒授艺。2009年,受三皈五戒。2015年,受菩萨戒。
作品曾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上苑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今日美术大展、“文脉当代中国版本”大型综合艺术展、超验艺术展、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等艺术大展,并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等地多次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其艺术成就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
已出版油画作品集《申伟光作品》《申伟光艺术20年》《超验艺术》《申伟光超验绘画》。出版水墨作品集《申伟光水墨》。出版书法作品集《申伟光书法作品集》。出版写生作品集《申伟光写生作品集》。出版艺术研究文献《申伟光超验艺术评论集》《纠结与超脱——申伟光油画作品评论集》《净行——一艺术家群落修学与生活纪实》。个人著述有《申伟光谈话录》《申伟光的话与画》《申伟光谈艺录》《申伟光谈艺录(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